中药名
谷精草。
别名
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翳子草、满天星、羊壳珠、金箍棒、鼓锤草、谷星草、谷精子、耳朵刷子、挖耳朵草、衣钮草、癞痢头草。
英文名
Herba Eriocauli.
来源
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rn.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植物形态
谷精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高达30厘米左右。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约4~5毫米;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
产地分布
谷精草分布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它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如稻田边、湿地、水塘旁等。
采收加工
秋季当谷精草开花结珠时采收,将花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药材性状
药材为干燥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药材质轻,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甘。归肝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
谷精草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的功效。它适用于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障等眼部疾病,也常用于治疗由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如与菊花、决明子、薄荷、蔓荆子等药材配伍使用。
临床应用
谷精草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导致的头痛、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等症状。常用剂量为4.5~9克。外用时,可煎汤熏洗眼部,或研末撒于患处。
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谷精草含有抗菌成分,其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谷精草中还含有谷精草素、7,3’-二羟基-5,4’,5’-三甲氧基异黄酮、决明内酯-9-O-β-D-葡萄糖苷、γ-生育酚乙酸酯等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谷精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使用禁忌
血虚目疾患者慎用谷精草。同时,应避免使用铁器煎煮谷精草。
配伍药方
①治风热目赤肿痛:谷精草15克,荠菜15克,紫金牛15克。水煎服。
②治目赤肿痛:谷精草9克,菊花6克,煎水代茶饮。
③治目生翳膜:谷精草适量,煎汤熏洗双眼。
④辅助治疗头痛眩晕:谷精草6克,钩藤6克,水煎服。
⑤用于眼部保健:谷精草5克,决明子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