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换、参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生打熟补"的独特功效。作为道地中药材,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和广西靖西等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华中医药文化中的瑰宝。三七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活血化瘀、止血定痛、调节微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而生用与熟用则在功效侧重上有所不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中的皂苷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健康。然而,三七虽好,却非人人适用,其使用方法与禁忌需根据个体情况慎重选择。
一、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的药用价值可追溯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称为"金不换",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血化瘀:三七最显著的功效是活血化瘀,尤其适用于血瘀所致的疼痛与肿胀。生三七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占干重1%-3%),如人参皂苷Rg1、Rb1及三七皂苷R1等,能够抑制血小板黏附与集聚,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这一功效使得三七成为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胸腹刺痛、月经血瘀等疾病的良药。
止血定痛:三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血不留瘀,又能活血不伤正。其止血作用主要通过三七素(一种水溶性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发挥作用,能够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增强血小板功能,使血液快速凝固。同时,三七能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对跌扑肿痛、金刃箭伤等具有显著疗效。
增强免疫力:三七中的多糖类成分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白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研究表明,三七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调理作用。三七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这些物质进一步增强了三七的免疫调节功能。
心血管保护:三七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总皂苷是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临床研究证实,三七能够降低动脉压,略减心率,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对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调节代谢:三七能够调节血脂、血糖,改善代谢功能。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够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三七能够提高机体糖耐量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调节血糖。此外,三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能够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二、生用与熟用的差异
三七的使用方法可分为生用与熟用两种,两者在功效上有所差异,体现了中医"生消熟补"的用药原则。
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生三七是指未经炮制的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止血不留瘀的特性。生三七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尤其是三七皂苷R1,这一成分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生三七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腹刺痛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生三七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生三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适用于日常保健。
熟三七的功效与作用:熟三七是指经过炮制(如蒸制、油炸)的三七,其活血化瘀作用较弱,而补血养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增强。炮制过程中,三七中的部分皂苷成分发生转化,如人参皂苷Rg1、Rb1含量降低,而Rk3、Rh4等稀有皂苷生成,同时多糖含量增加。熟三七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虚弱、月经不调、产后恶血不尽等症状。临床研究证实,熟三七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血虚引起的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熟三七还具有软化血管、扩张血管的作用,对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血压症等有辅助治疗效果。
生熟三七的功效对比:生三七"生打",侧重于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熟补",侧重于补血、养血、增强体质。从中医理论看,生三七偏"阳",注重外治;熟三七偏"阴",注重内调。从现代药理看,生三七中总皂苷含量高,活血作用强;熟三七中多糖含量增加,补血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三七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七的使用方法多样,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剂型和用法用量,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内服方法:
煎服:取三七3-9克,放入药汤中煎煮10-15分钟,每日1-2次。煎服时需注意不宜久煎,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研粉吞服:取三七粉1-3克,用温水(30-40℃)冲服,或用米汤、牛奶送服,每日2-3次。空腹服用吸收率较高(80%以上),但肠胃功能较弱者应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用,以食物保护胃黏膜。
胶囊/丸剂:现代制剂如三七胶囊,每粒含三七0.3克,一般一次6-8粒,一日2次。胶囊/丸剂适合无法耐受三七粉苦味或需长期服用者。
外用方法:
直接敷用:将三七粉撒在清洁的伤口上,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更换一次。适用于小面积浅表外伤出血。
调糊敷用:将三七粉与适量水或白酒调成糊状,敷在跌打损伤的瘀肿处,能够消肿定痛。酒调糊状可增强活血效果。
食疗方法:
煲汤:将三七粉15-20克撒入鸡腹或肉汤中,文火慢炖,可补血养血。适用于气血虚弱、贫血者。
蒸鸡蛋:取三七粉3-5克与鸡蛋一同蒸熟,可增强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
服用时间:三七粉的服用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空腹服用(早餐后半小时)有利于吸收,但肠胃敏感者应在饭后服用;睡前服用(晚上9-10点)可促进身体修复,但需控制剂量(不超过1.5克),以免影响睡眠。
剂量控制:三七的服用剂量需根据用途和体质调整。日常保健,每次1.5-2克,一日2次;辅助治疗,如三高症,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至1.5-3克/次;急性出血或跌打损伤,可增至3-5克/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药典》规定三七每日总量不宜超过9克,长期服用建议控制在3克以内,以避免潜在的副作用和毒性。
四、三七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三七虽有诸多功效,但其使用并非无禁忌,需根据个体情况慎重选择。
禁忌人群:
孕妇禁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中国药典》明确将其列为孕妇禁用药物。临床研究表明,三七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孕期绝对禁用。
手术前后患者:三七具有抗凝血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显示,服用三七制剂可使出血时间延长5-10分钟。因此,计划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至少两周停止服用三七,术后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恢复使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三七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酶升高,甚至肝损伤。《中国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报道,长期大量服用三七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因此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儿童:3岁以下幼儿禁用三七,其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善,可能引发腹泻或过敏反应。学龄期儿童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少量使用(3-5克/次),每周不超过2次。
药物相互作用:
抗凝药物:三七与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同用时需谨慎。两者都具有抗凝作用,协同使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临床研究证实,三七中的皂苷成分能够干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增强抗凝效果。
降压药物:三七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与降压药物同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剂量。
非甾体抗炎药:三七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可能加重胃肠道黏膜损伤,引发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
使用注意事项:
过敏体质慎用:部分人群对三七过敏,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首次使用三七应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
避免空腹服用:三七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空腹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建议在饭后服用,或搭配红枣、枸杞等温和药材中和药性。
控制服用时间:三七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建议3-6个月为一疗程,停药观察后再决定是否继续使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口渴、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
外用需谨慎:三七外用需先清洁消毒伤口,避免感染。外敷不宜过厚,以免影响伤口透气和愈合。对三七过敏者禁用外用方法。
特别提醒:市场上存在多种"三七"产品,需注意区分真伪。正品三七为五加科植物,而"土三七"(景天科或菊科植物)含有吡咯烷生物碱,具有严重的肝毒性,可能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并肝功能衰竭。服用前应确认产品成分,避免误用土三七。
五、三七与其他中药的配伍应用
三七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以增强疗效或缓解副作用。
止血配伍:三七与花蕊石、血余炭、白芨等配伍使用,可增强止血效果。例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化血丹"方剂,由花蕊石(煅存性)、三七(生用)、血余(煅存性)等组成,分两次开水送服,对各种出血症状有良效。
补血配伍:三七熟制品与党参、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中药配伍,可增强补血效果。如"黄芪党参三七鸡汤",将黄芪20克、党参20克、三七片5克与鸡肉同炖,适合气血亏虚者。
心血管配伍:三七与丹参、山楂、红花等配伍,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如三七丹参片,将三七与丹参按比例制成片剂,对冠心病、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
外伤配伍:三七粉与龙骨、血竭、乳香、没药等配伍,可增强消肿定痛效果。如《纲目拾遗》记载的"七宝散",将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对跌打损伤有奇效。
特殊体质配伍:针对不同体质,三七的配伍也有所不同。例如,阴虚体质者可配伍麦冬、玉竹等养阴药材;脾胃虚弱者可配伍白术、山药等健脾药材,以减少三七对肠胃的刺激。
六、三七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现代药理学对三七的研究不断深入,揭示了其多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
活性成分研究:三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皂苷类,分为原人参二醇型(PPD)和原人参三醇型(PPT)两大类。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抑制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M1型极化,减轻伤口处炎症;调控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此外,三七中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等多重功效。
临床应用研究:三七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血供和神经营养,促进溃疡愈合;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顽固疼痛有缓解作用;对脑出血(发病初期昏迷不语)患者,三七粉配合其他药物可缩短恢复时间。三七还被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研究表明其可降低血浆总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质量控制研究:随着三七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控制也日益严格。2024年5月,中国文山三七品质升级研讨会上,张伯礼院士指出,文山三七是全国中药材品质升级的成功案例。三七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皂苷类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