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通作为中药利水渗湿类药物的代表,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三大核心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木通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其含有木通苯乙醇苷B、皂苷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煎服剂量为3-6g,配伍应用可显著增强疗效,但需严格遵循禁忌事项,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木通虽被广泛使用,但仍需注意其潜在毒性成分,如木通甲素和木兰花碱,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孕妇禁用,体寒者慎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木通在痛风性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应用仍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一、木通的植物学特性与产地分布
木通学名Akebia quinata,属木通科木通属,是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纤细,圆柱形,缠绕生长,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具突起的皮孔;冬芽外层鳞片呈覆瓦状排列,淡红褐色。掌状复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顶端,通常有小叶5片,偶有3-4片或6-7片;叶柄细长,长4.5-10厘米,小叶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基部有雌花1-2朵,以上4-10朵为雄花;花紫红色,略芳香。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呈暗紫色,沿腹缝线开裂,露出白色果肉和棕色或黑色种子。花期4-5月,果期6-8月。
木通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区,包括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同时也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半岛。其生长环境为低海拔山坡林下草丛中,喜阴湿环境,较耐寒,能在微酸、多腐殖质的黄壤中良好生长,也能适应中性土壤。木通的生态习性决定了其生长区域多集中在温带至亚热带湿润地区,林缘、山坡、溪流边等处常见。木通的药用价值使其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二、木通的功效与主治
木通具有三方面主要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木通的功能主治为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主治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具体来看,木通在中医理论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1. 利尿通淋:木通能促进尿液排泄,增加尿量,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尤其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等症状。在现代医学中,木通可应用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属湿热淋证的疾病。
2. 清心除烦:木通能上清心经之火,下泄小肠之热。常用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尿赤等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心与小肠相表里,木通能通过清泻心火,使小便自利,从而缓解心烦口渴、舌赤神昏等病症。
3. 通经下乳:木通具有通利血脉的作用,能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临床常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或不通的情况,也可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木通的通经下乳功效在中医妇科和产科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此外,木通在中医理论中还有通血脉、散痈肿、消肿止痛等辅助功效。木通的这些功效与其归经密切相关,主要归心、小肠、膀胱经,能通过疏通经络、导热下行等机制发挥作用。在《本草纲目》等传统医籍中,木通还被记载具有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等功效,体现了其多方面的药用价值。
三、木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木通的传统功效,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木通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尿作用:木通含有皂苷类成分,如木通苯乙醇苷B,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利尿效果。研究表明,木通醇浸剂对兔腹腔注射有强利尿作用,且较肌注汞撒利为强,尿量可增加10.5%。但木通的利尿作用在灌胃给药时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其成分的吸收途径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试服木通后无明显利尿作用,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或给药途径不同有关。
2. 抗菌作用:木通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活性,可抑制细菌生长,治疗感染性疾病。其抗菌谱较广,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
3. 抗炎作用:木通中的生物碱和苷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主要通过抑制COX-2、iNOS等炎症相关酶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此外,木通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如通过调节T细胞和巨噬细胞,达到抗炎效果。
4. 其他作用:木通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如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潜力。此外,木通中的生物碱还具有镇痛作用,可抑制疼痛信号传递,减轻疼痛症状。
在临床应用方面,木通主要通过经典方剂和现代复方发挥疗效。经典方剂如导赤散(木通配伍生地黄、甘草梢、竹叶)和八正散(木通配伍车前子、滑石、瞿麦等)是木通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应用形式。导赤散主治心经热盛、口舌生疮及小便赤涩;八正散主治湿热淋证、尿路感染等。
现代临床研究显示,木通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一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42例的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使用八正散加抗生素)的总有效率达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总有效率80.00%)。这表明木通在增强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在乳腺炎治疗方面,木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通过通乳散等方剂促进乳汁分泌和排出。临床实践表明,木通在缓解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四、木通的使用方法与配伍
木通的使用方法主要为煎服,也可入丸散。《中国药典》2020版明确建议木通的煎服剂量为3-6g,但一些经典方剂中使用量可达9-15g。家庭医生在线等资料提到木通"大剂量可用至20g",但需注意这仅限于特定配伍和特定病症的短期使用。
木通的炮制方法较为简单:除去杂质,用水浸泡,闷润至透,切片,干燥。具体步骤包括净制(拣去杂质)、切制(剁成顺长段,切片)和干燥(晒干或阴干)。炮制后木通的性状表现为:饮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片,外表皮灰棕色或灰褐色,切面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气微,味微苦而涩。
木通的经典配伍主要包括以下方剂:
1. 导赤散:生地黄15g、木通9g、甘草梢6g、竹叶6g。主治心经热盛,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方中木通为辅药,与生地黄协同上清心火,下利小便。
2. 八正散:木通9g、车前子15g、滑石30g、瞿麦15g、栀子15g、大黄10g、茵陈30g。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木通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增强利尿通淋效果。
3. 木通汤:木通10g、瓜蒌15g、金银花10g、连翘10g、大贝10g、桔梗10g、甘草6g。主治急性乳腺炎,乳汁不通。木通与瓜蒌、穿山甲等配伍,增强通乳散结效果。
木通的现代临床配伍应用更加广泛,根据症状和体质特点灵活配伍:
| 主治症状 | 推荐配伍 | 药理机制 |
| 泌尿系统感染 | 木通9g、黄柏10g、车前草15g | 抗菌抗炎、利尿通淋 |
| 乳腺炎 | 木通10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代)10g | 通经下乳、活血散结 |
| 经闭乳少 | 木通10g、红花10g、桃仁10g、当归15g | 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
| 湿热痹痛 | 木通9g、桑枝15g、薏苡仁15g | 利湿消肿、通络止痛 |
木通的配伍原则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木通通常作为臣药或佐使药使用,如在八正散中与滑石、车前子等君药配合,增强利尿通淋效果;在导赤散中与生地黄配合,清泻心火,导热下行。在配伍中需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避免寒凉药物过度使用,影响脾胃功能。
五、木通的禁忌事项与安全性
木通虽具有多重功效,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中国药典》2020版明确指出:木通不宜过量服或久服,孕妇忌服。《中药大辞典》补充说明: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本草经疏》强调: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得配本草》则指出: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木通的禁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孕妇禁用:木通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可能影响胎元,导致流产或早产。这是中医理论中"行气活血"药物的普遍禁忌,与现代药理学研究中木通可能含有影响子宫收缩的活性成分有关。
2. 体寒者慎用:木通性苦寒,可能加重寒性体质患者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中医理论认为,寒性药物适用于热证,而体寒者使用寒凉药物可能损伤阳气。
3. 内无湿热者禁用:木通主要用于湿热证,若患者本身无湿热,使用木通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影响正常生理功能。
4. 长期或过量使用:木通含有木通甲素、木兰花碱等毒性成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研究表明,木通提取物对实验动物的急性毒性较低,但长期毒性研究显示其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
关于木通的毒性机制,需明确以下几点:
1. 木通甲素的澄清:木通甲素(Aristolochic Acid A)实为马兜铃酸的别名,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如关木通)中,而非木通科植物(如五叶木通)。木通科木通不含马兜铃酸,但含有木通甲素等生物碱,这些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2. 肾毒性机制:木通中的毒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引起间质纤维化等机制导致肾损伤。研究表明,木通甲素在体内可形成具有亲电能力的代谢产物,能与DNA碱基环外氨基结合,生成加合产物,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和肾功能损伤。
3. 安全使用建议:煎服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减少毒性成分溶出;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2周);严格控制剂量,常规使用3-6g,特殊配伍情况下不超过10g;使用前应明确诊断,确认湿热证;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儿童和年老体弱者应酌减剂量。
六、木通的鉴别与选购
木通在中药材市场中存在多种混淆品种,选购时需注意鉴别。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茎藤可入药,而关木通(马兜铃科)因含马兜铃酸已被禁用,这是鉴别木通品种的关键点。
木通的鉴别主要通过以下特征:
1. 性状鉴别:木通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2. 显微鉴别:木通粉末浅棕色或棕色。含晶石细胞方形或长方形,胞腔内含1至数个棱晶。中柱鞘纤维细长梭形,直径10~40μm,胞腔内含密集的小棱晶,周围常可见含晶石细胞。木纤维长梭形,直径8~28μm,壁增厚,具裂隙状单纹孔或小的具缘纹孔。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110(220)μm,纹孔椭圆形、卵圆形或六边形。
3. 理化鉴别:取木通粉末1g,加7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通苯乙醇苷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两种溶液各5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后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选购木通时,应选择正规药店或药材市场,认准木通科植物来源;注意观察木通的性状特征,避免与关木通混淆;新鲜木通需阴干后使用,炮制木通应选择切片均匀、干燥度好的产品;保存木通应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受潮霉变。
七、木通的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木通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抑郁等方面。木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木通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广阔前景。
在抗肿瘤研究方面,木通属植物提取物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例如,白木通的藤茎部位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BEL-7404细胞及人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393、0.348和0.205 mg/mL。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对三叶木通藤茎提取物的研究显示,乙醇回流提取物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24小时,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1±4.1)%。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药理研究所发现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的茎提取物可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激酶活性,对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PTP1B具有调控作用。
在痛风性肾病治疗方面,木通苯乙醇苷B被证实具有显著疗效。研究表明,木通苯乙醇苷B能够降低肾脏指数、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含量,减少肾脏结晶沉淀物,抗肾间质纤维化,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效果。这一研究为木通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木通的现代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首先,木通的临床研究多集中于复方(如八正散、导赤散),缺乏木通单味药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其次,木通的长期毒性研究尚不充分,尤其对肾脏的潜在影响需进一步验证;第三,木通的有效成分(如木通苯乙醇苷B、黄酮类、皂苷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不完善,影响临床用药的精准性。
未来木通的研究方向应包括:开展木通单味药的临床试验,明确其独立疗效;深入研究木通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加强木通的安全性评价,尤其是长期使用的毒性研究;探索木通在新型制剂中的应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
八、结论与安全使用建议
木通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三大核心功效,在泌尿系统疾病、乳腺炎、月经不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木通的药用部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不含马兜铃酸,但含有木通甲素、木兰花碱等毒性成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安全使用木通的建议包括:
1. 剂量控制:常规煎服剂量为3-6g,特殊配伍情况下不超过10g,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
2. 煎煮时间:煎服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减少毒性成分溶出。
3.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内无湿热者、体寒者、肾虚者、心气虚弱者慎用;儿童和年老体弱者应酌减剂量。
4. 配伍原则:木通常作为臣药或佐使药使用,需根据症状和体质灵活配伍;避免与寒凉药物过度配伍,防止损伤脾胃阳气。
5. 使用周期:一般不超过2周,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肾功能。
木通虽具有多重药用价值,但其安全性仍需高度关注。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木通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逐渐明确,临床应用也更加规范。未来,木通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制剂,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支持。
总之,木通是一种兼具传统价值和现代潜力的中药材,但其使用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安全规范,确保在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框架下,合理使用木通,才能真正体现其"通利水道"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