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腰蛇”,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得了“骨腰蛇”,需及时且正确地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防止并发症。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骨腰蛇”的关键环节。在疾病早期,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神经损伤,缩短病程。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阿昔洛韦是经典的抗病毒药物,它可以干扰病毒 DNA 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一般来说,口服剂量为每次 0.8 克,每日 5 次。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体内转化为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通常每次 1.0 克,每日 3 次。泛昔洛韦的疗效也较为显著,能在体内快速转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次 0.25 克,每日 3 次。这些药物的疗程一般为 7 - 10 天,具体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骨腰蛇”带来的疼痛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止痛治疗至关重要。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以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布洛芬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一般每次用量为 0.3 - 0.6 克,每 4 - 6 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阿司匹林也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效果,常用剂量为每次 0.3 - 1 克,每日 3 - 4 次。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但这类药物有成瘾性等副作用,必须严格在医生的监控下使用。此外,还可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通过向神经周围注射药物,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目的。这种方法对于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好的效果,但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由于“骨腰蛇”会损伤神经,所以营养神经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有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维生素 B1 参与神经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它可以促进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有助于改善神经的营养状况。一般口服剂量为每次 10 - 30 毫克,每日 3 次。维生素 B12 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持神经功能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 B12 制剂,它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更好地修复受损神经。通常每次口服 0.5 毫克,每日 3 次。在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时,需要持续用药一段时间,以确保神经得到充分的修复。
局部治疗可以缓解皮肤症状,促进水疱的干涸和结痂,防止继发感染。对于水疱未破的患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它可以减少皮肤渗出,缓解瘙痒症状。使用时,将其摇匀后用棉签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数次。如果水疱已破,可以使用 3%硼酸溶液湿敷,硼酸溶液有清洁、消炎、收敛的作用,能够防止细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湿敷时,用 6 - 8 层纱布浸于硼酸溶液中,轻轻挤压后敷于患处,每次 15 - 20 分钟,每日 2 - 3 次。此外,还可以外用抗病毒药膏,如阿昔洛韦乳膏,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的病毒,抑制病毒的复制,促进皮损的恢复。一般每日涂抹 4 - 6 次。在进行局部治疗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免引起感染。
中医在治疗“骨腰蛇”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和优势。中药内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对于肝胆湿热型患者,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该方剂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物可以清热燥湿,泽泻、木通等药物可以利水渗湿。对于脾虚湿蕴型患者,则可以使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以健脾利湿。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止痛和促进康复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等。拔罐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疱疹部位进行拔罐,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中医治疗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