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在诊断脑部疾病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看懂脑电图并非易事。以下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怎么看脑电图。

脑电图记录的是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其图形由不同频率、波幅和形态的脑电波组成。常见的脑电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α波频率为8 - 13Hz,在人放松闭眼时出现;β波频率14 - 30Hz,多见于人清醒、紧张思考时;θ波频率4 - 7Hz,在困倦时可出现;δ波频率小于4Hz,睡眠或深度麻醉状态下常见。比如一个健康成年人在安静闭眼状态下,脑电图上应能看到规则的α波。
频率是脑电图分析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不同年龄段的脑电波频率有一定范围。儿童的脑电波频率相对较慢,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如果成年人脑电图中出现过多的慢波,如θ波或δ波明显增多,可能提示有脑部病变,像脑炎患者的脑电图可能就会出现慢波增多的情况。
波幅反映了脑电活动的强度。一般来说,正常脑电波的波幅有一定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波幅都可能有问题。例如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上常出现高波幅的尖波、棘波等异常放电波。如果在脑电图上看到突然出现的高波幅异常波,结合患者有抽搐等症状,就要高度怀疑癫痫。
正常情况下,双侧大脑半球的脑电波应该基本对称。如果出现一侧脑电波明显减弱、增强或出现不对称的异常波,可能提示该侧大脑有病变。比如脑梗死患者,梗死侧的脑电波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与对侧不对称。
单纯看脑电图结果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一个患者脑电图有轻度异常,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能意义不大;而如果脑电图有典型的癫痫样放电,同时患者有发作性的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那么癫痫的诊断就比较明确了。所以,解读脑电图要把各项指标和临床情况综合起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