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它出现问题时,会通过各种症状表现出来。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胃部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胃病症状。

胃痛是胃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的性质多种多样,可能是隐痛、胀痛、刺痛、剧痛等。隐痛通常是一种较为轻微的疼痛,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到轻微刺激引起的,比如饮食不规律,偶尔一次进食过多辛辣食物,就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隐痛。胀痛则可能是因为胃内气体积聚过多,常见于消化不良的情况,当吃了过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胃内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就会产生胀痛感。刺痛往往提示胃黏膜可能有破损,比如胃溃疡患者,胃酸刺激溃疡面时就会出现刺痛。剧痛一般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是胃穿孔等急性病症,患者会突然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消化不良也是胃病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看到食物没有胃口,即使是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这可能是由于胃部消化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消化食物,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饱胀感,从而影响食欲。腹胀也是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感觉肚子鼓鼓的,有胀满感,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胃动力不足,食物排空延迟,在胃内发酵产气所致。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恶心是一种上腹部不适、欲吐的感觉,严重时就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可能是未消化的食物,也可能含有胃酸等成分。
嗳气俗称“打饱嗝”,是胃内气体上逆至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当胃部消化功能出现问题,食物在胃内发酵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就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形成嗳气。如果频繁嗳气,可能提示胃部存在炎症或其他病变。反酸则是指胃酸反流至食管,患者会感觉到口腔内有酸味,甚至有酸水涌上喉咙,这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无法有效阻止胃酸反流。长期反酸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烧心等不适症状,患者会感觉胸骨后有烧灼感,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一样。
烧心和灼热感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当胃酸刺激食管黏膜时,就会产生烧心的感觉,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剑突下,这种感觉在饭后、平卧或弯腰时可能会加重。灼热感与烧心类似,但可能范围更广,不仅局限于胸骨后,还可能涉及上腹部。长期存在烧心和灼热感,可能会导致食管炎、食管溃疡等疾病。此外,这种症状还可能与饮食有关,比如吃了过多辛辣、油腻、酸性食物,或者饮酒、喝咖啡等,都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烧心和灼热感。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胃病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口臭,当胃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时,食物在胃内腐败发酵,产生的异味会通过口腔散发出来,导致口臭。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由于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体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就会导致体重逐渐减轻。另外,部分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如焦虑、抑郁等,这是因为胃部不适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的病痛折磨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睡眠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胃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在夜间可能会更加明显,导致患者难以入睡或睡眠中容易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