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是一种常见却又容易让人担忧的症状,很多人发现自己大便出血时都会非常紧张。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大便出血可能的原因。

痔疮是引起大便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内痔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比如李先生,他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最近发现大便后厕纸上有鲜血,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内痔。这是因为久坐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了痔疮。外痔一般不会出血,但如果发生炎症、血栓或破损时,也可能出现便血,同时还会伴有疼痛。
肛裂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通常量不多,表现为手纸染血、粪便表面带血或排便时滴出少量鲜血。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肛门剧烈疼痛,就像刀割一样,这种疼痛一般会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例如张女士,由于长期便秘,大便干结,在一次用力排便后,出现了肛门疼痛和便血的症状,经检查是肛裂。这是因为干结的大便在通过肛门时,撑裂了肛管皮肤。
肠道息肉也可能导致大便出血。息肉表面的黏膜比较脆弱,在受到粪便摩擦时容易破损出血。便血通常为间歇性,血色鲜红,量不多,有时会伴有黏液。比如王大爷在体检时发现肠道有息肉,之前他偶尔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但没太在意。肠道息肉有一定的恶变风险,所以一旦发现,通常需要及时处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便血症状外,还常伴有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便血的颜色可为鲜红、暗红或果酱色,出血量多少不一。赵先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年,病情发作时,大便中会带有脓血,同时伴有腹痛和腹泻,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这种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肠道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等,也会引起大便出血。早期可能表现为少量便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量会逐渐增多,同时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例如陈先生,最近几个月出现了大便次数增多、便血的情况,一开始以为是痔疮,没当回事,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发现是直肠癌。所以,对于大便出血的情况,尤其是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