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听说过智齿,但却不太清楚智齿具体是哪个牙齿。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智齿,也被叫做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它一般在16到25岁间萌出,这个阶段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所以被称为“智齿”。
智齿的形态和其他磨牙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它的牙冠通常比前面的磨牙要小一些,形态可能会更加不规则。而且,智齿的牙根数目和形态变化比较大,有的智齿牙根比较短且融合在一起,有的则比较长且分叉较多。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长智齿,据统计,约有30%的人不会长智齿。就算长了智齿,萌出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有的人四颗智齿会全部萌出,有的人可能只萌出一两颗。还有些智齿会出现阻生的情况,也就是不能正常萌出到口腔中。比如,小李的智齿就因为空间不足,只能部分萌出,牙冠被牙龈覆盖,经常引发炎症。
智齿如果能正常萌出,并且位置和咬合关系都正常,那它可以和其他牙齿一样发挥咀嚼功能。但很多时候,智齿会带来一些问题。由于萌出空间不足,智齿容易和邻牙之间形成间隙,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引发龋齿、牙周炎等疾病。此外,阻生的智齿还可能压迫邻牙,导致邻牙移位、牙根吸收等问题。
对于正常萌出且没有任何不适的智齿,可以不做特殊处理。但如果智齿出现反复发炎、疼痛,或者已经对邻牙造成损害等情况,通常建议拔除。不过,在拔除智齿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和X光片拍摄,以确定智齿的位置和牙根情况,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