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这时可能会借助药物来改善睡眠。常见的助眠药物类型多样,其中苯二氮䓬类药物是较为常用的一类。这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苯二氮䓬受体,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能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比如地西泮,它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多种作用,适用于焦虑性失眠。不过,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宿醉现象,患者次日可能会感觉头晕、乏力、嗜睡等,长期使用还可能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新一代的助眠药物,代表药物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唑吡坦等。它们选择性地作用于苯二氮䓬受体的不同亚型,与苯二氮䓬类药物相比,起效快,能快速诱导睡眠,且半衰期较短,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宿醉现象,对第二天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例如右佐匹克隆,它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能有效改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此外,这类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相对较低,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口苦、口干、头痛等不良反应。
有些抗抑郁药物也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失眠患者。比如米氮平,它可以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传导,具有镇静作用,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慢波睡眠。同时,它还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曲唑酮也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能阻断5-羟色胺2受体,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镇静催眠的作用,对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都有较好的疗效。不过,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失眠需要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头晕、嗜睡等。
褪黑素是人体脑内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它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模拟褪黑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节律。代表药物阿戈美拉汀,它不仅能激动褪黑素MT1和MT2受体,还具有一定的5-羟色胺2C受体拮抗作用,可用于治疗成人的失眠和季节性情感障碍。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尤其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失眠,如倒时差引起的睡眠问题。但它的起效可能相对较慢,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中药及中成药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一些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或配伍成方剂来治疗失眠。常见的中成药有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乌灵胶囊等。安神补脑液主要由鹿茸、制何首乌、淫羊藿等中药组成,具有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等症状。枣仁安神胶囊以酸枣仁、丹参、五味子为主要成分,能养血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等。乌灵胶囊主要成分是乌灵菌粉,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等。中药及中成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疗效可能相对较温和,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