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在局部症状方面,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变化。首先是疼痛,这是静脉炎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隐痛,而有的则会感到剧烈的刺痛。疼痛的范围一般沿着发生炎症的静脉走行,在活动、触碰或者肢体下垂时,疼痛会明显加重。这是因为活动和肢体下垂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刺激炎症部位的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疼痛加剧。其次是压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沿着静脉走行轻轻按压,患者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这也是判断静脉炎的重要体征之一。此外,局部皮肤还可能出现发红的现象,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加所致。发红的皮肤温度通常会比周围正常皮肤高,这是因为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肿胀是静脉炎的另一个常见临床表现。当静脉发生炎症时,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出到周围组织中,从而引起局部肿胀。肿胀的程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一般来说,炎症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肿胀就越明显。肿胀通常会在受累静脉周围出现,严重时可能会波及整个肢体。患者会感觉到肢体沉重、紧绷,活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在肿胀初期,皮肤可能还比较有弹性,但随着肿胀的加重,皮肤会变得紧绷发亮,甚至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即按压肿胀部位后,皮肤会出现凹陷,且不能立即恢复。这种肿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
随着静脉炎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病变静脉处可能会出现条索状硬结。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静脉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中的纤维素等成分在静脉内沉积,逐渐形成了质地较硬的条索状结构。条索状硬结通常沿着静脉走行分布,用手触摸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其长度和粗细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条索状硬结可能比较短且细,而有的则可能较长且粗,甚至可能累及多条静脉。这些硬结会导致静脉的弹性降低,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病变部位有僵硬感,活动时还可能会有牵拉感。而且,条索状硬结的存在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一步加重静脉炎的病情。
色素沉着也是静脉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长期的静脉炎症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中的含铁血黄素等物质在皮肤中沉积,从而引起皮肤颜色的改变。色素沉着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加深,呈现出褐色、黑色等不同程度的色素斑。这种色素沉着一般出现在病变静脉周围的皮肤,尤其是下肢静脉炎患者更为常见。色素沉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提示病情的慢性化和复杂性。而且,色素沉着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变得比较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瘙痒等症状。患者如果搔抓这些部位,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重病情。
在静脉炎病情严重且长期不愈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溃疡。溃疡通常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内踝上方等部位。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静脉压力较高,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受到炎症的影响。溃疡的形成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缺血、缺氧,加上炎症的持续刺激,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的。溃疡的大小、深度和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比较表浅,面积较小,而有的则可能较深,面积较大,甚至可能累及深部组织。溃疡表面通常会有渗出物,如脓性分泌物等,伴有明显的异味。患者会感到溃疡部位疼痛剧烈,尤其是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会更加明显。溃疡的愈合过程通常比较缓慢,而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如果不及时治疗,溃疡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