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囊冲洗是眼科常见的操作,对于清洁结膜囊、去除异物、稀释化学物质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流程。

在进行结膜囊冲洗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合适的冲洗液,常用的有生理盐水,其酸碱度与人体眼内环境相近,能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冲洗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保持在32℃ - 37℃,过冷或过热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其次,准备好冲洗用的器具,如洗眼壶、受水器等。洗眼壶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同时,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其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感觉,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还要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并偏向患侧,这样可以防止冲洗液流入健眼。
灌注冲洗液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者需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将受水器紧贴患者颊部,防止冲洗液外流。然后,轻轻拉开患者的眼睑,充分暴露结膜囊。将洗眼壶的壶嘴距离眼睛约3 - 5厘米,缓慢、均匀地将冲洗液倒入结膜囊内。在冲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冲洗液的流速和压力,避免过快或过强的水流对眼睛造成损伤。同时,要让患者转动眼球,使冲洗液能够充分冲洗到结膜囊的各个部位,包括穹窿部等隐蔽区域。如果患者眼中有异物,要重点冲洗异物所在的部位,以确保异物能够被冲洗出来。
在整个冲洗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关注。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视力变化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冲洗,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冲洗时要避免冲洗液直接冲击角膜,因为角膜比较敏感,受到冲击可能会引起损伤。同时,要防止洗眼壶的壶嘴接触到患者的眼睛或眼睑,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另外,要注意冲洗液的进出情况,确保冲洗液能够顺利流入和流出结膜囊,避免冲洗液在结膜囊内积聚。
冲洗结束后,要轻轻擦干患者眼部周围的水分。取下受水器,用消毒棉球擦拭患者的眼睑和颊部。然后,让患者轻轻闭眼休息片刻,观察患者的眼睛是否还有异物残留、是否有红肿等情况。如果患者的眼睛有轻微的不适,可以给予适当的安慰和解释。同时,要告知患者在冲洗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揉眼,保持眼部清洁。如果医生有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如使用眼药水等,要向患者详细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操作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消毒。洗眼壶、受水器等要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使用。同时,要做好操作记录,记录冲洗的时间、冲洗液的种类和用量、患者的反应以及冲洗的效果等信息。这些记录对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准确的记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判断冲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便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