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通过检测一系列肝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肝指标。

肝功能酶学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因此,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细胞。当肝细胞严重受损时,线粒体中的AST也会释放出来,使血液中AST水平上升。一般来说,ALT和AST的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仪器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ALT在0 - 40U/L,AST在0 - 37U/L。如果这两个指标升高,可能提示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
胆红素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间接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经过肝脏处理后形成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到肠道。当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或胆道排泄受阻时,胆红素水平会升高。总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一般在3.4 - 17.1μmol/L。如果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是由于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等原因引起。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血清蛋白指标主要有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它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含量在35 - 55g/L。如果肝脏功能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可能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出现水肿等症状。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正常范围在1.5 - 2.5。当A/G比值倒置时,可能提示肝脏疾病处于较严重的阶段,如肝硬化等。
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因此凝血相关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凝血功能。常见的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INR是用于监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PT、APTT会延长,INR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病毒相关指标非常重要。以乙肝为例,常见的指标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 - 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 - 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 - HBc),也就是常说的“乙肝两对半”。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抗 - HBs阳性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HBeAg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 - 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相对减少;抗 - 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此外,还可以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它可以准确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