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当手折了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惊慌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动作,从而加重手部的损伤。现场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续的痛苦和损伤程度。在受伤的当下,要迅速观察手部的状况,查看是否有明显的变形、肿胀、出血等情况。如果手部有开放性伤口,伴有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按压时要持续且用力均匀,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同时,尽量避免移动受伤的手部,防止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组织。

在进行了初步的现场处理后,要尽快前往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对手部进行详细的检查,一般会先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了解骨折的大致部位和情况。之后,通常会安排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X光片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是诊断手部骨折的常用方法。而CT检查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关节内骨折等,能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细节,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对手部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从而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手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情况。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后进行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法复位是医生通过专业的手法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位置,然后用石膏或夹板将手部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固定期间,患者要注意保持固定的位置正确,避免石膏或夹板松动或移位。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情况。手术治疗可以更精确地复位骨折,并使用钢板、钢针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使骨折部位能够更好地愈合。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护理。
在骨折治疗后的康复阶段,护理工作十分关键。首先,要注意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密切观察手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手指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如果发现手指出现发紫、冰凉、麻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此外,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早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握拳、伸展等活动,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但要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再次损伤。
患者在手部骨折治疗后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时间和频率通常由医生根据骨折的情况确定。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骨折愈合不良、关节僵硬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护受伤的手部,避免受到碰撞或再次受伤。在骨折未完全愈合之前,要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和进行康复训练,积极配合治疗,以确保手部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