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是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关键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可以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运行情况。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常见的免疫检查项目。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球蛋白检查主要包括IgG、IgA、IgM、IgD和IgE。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其水平的变化能反映机体的感染状态和免疫功能。例如,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IgG水平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IgA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表面,是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对于预防黏膜感染至关重要。IgM是机体初次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在感染早期即可升高,可用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IgD的功能尚不完全明确,但在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中可能起一定作用。IgE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当机体发生过敏时,IgE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通过检测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疾病。
补体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检查主要包括总补体活性(CH50)和补体成分C3、C4等。总补体活性反映了补体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当机体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时,补体系统会被激活,导致总补体活性发生变化。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补体成分,参与了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C3水平的变化在多种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中,C3水平常降低。C4也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重要成分,其水平的改变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有关。通过检测补体的相关指标,可以辅助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针对自身组织、细胞或细胞成分产生的抗体。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我”和“非我”,不会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但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异常,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自身抗体检查项目繁多,常见的有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抗核抗体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多种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筛查指标。ANA阳性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双链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之一,阳性结果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意义。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征密切相关,可用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和病情评估。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以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应答中发挥核心作用。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通过检测不同类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常见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T淋巴细胞又可进一步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T细胞主要发挥辅助免疫应答的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CD8+T细胞则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能够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NK细胞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艾滋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会发生改变。例如,在艾滋病患者中,CD4+T细胞数量会显著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感染免疫检查主要是检测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感染免疫检查项目包括病毒抗体检测、细菌抗体检测等。病毒抗体检测如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等。乙肝病毒抗体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感染的状态和传染性。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用于筛查丙肝病毒感染,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艾滋病筛查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细菌抗体检测如结核抗体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结核病。此外,还可以检测一些病原体的抗原,如肺炎支原体抗原、衣原体抗原等,以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通过感染免疫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