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肾关系密切,肝肾不足会引发多种不适症状,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此时,合理选用肝肾双补的中成药是不错的调理方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肝肾双补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是经典的肝肾双补方剂,源自宋代《小儿药证直诀》。它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泽泻利小便、清湿热,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诸药合用,三补三泻,补而不滞。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降血脂等作用。一般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而成。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因此,杞菊地黄丸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增强了养肝明目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状。对于长期用眼过度、患有慢性眼病的人群较为适用。服用方法通常为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它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保护视力。
七宝美髯丸由制何首乌、当归、补骨脂(盐水炙)、枸杞子(酒蒸)、菟丝子(炒)、茯苓、牛膝(酒蒸)组成。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补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枸杞子和菟丝子滋补肝肾,茯苓健脾宁心,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该方主要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两虚,须发早白,牙齿摇动,盗汗,筋骨痿弱,腰腿酸软,带下清稀等。一般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它能调节内分泌,促进毛发的生长和健康。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组成。枸杞子和菟丝子补肾益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全方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等。它能提高精子质量和活力,增强生殖功能。对于男性肝肾不足引起的生殖系统问题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归和白芍。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所以归芍地黄丸在滋补肾阴的同时,更侧重于补养肝血。适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等症状。它能改善肝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等不适,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服用时,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 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