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对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右)的诊断具有关键意义。完右是指心脏电冲动在右束支传导过程中出现完全阻滞,导致右心室除极延迟。下面我们详细分析完右心电图的特征。

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是完右心电图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几乎同步除极,QRS波群形态相对规则。而在完右时,由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除极明显延迟。在胸导联中,V1、V2导联可呈rsR’型或M型,这是因为右心室除极延迟,产生一个指向右前方的附加向量。R’波通常高于R波,且时限增宽。而在V5、V6导联,可出现宽而不深的S波,这是由于左心室除极正常结束后,右心室仍在缓慢除极,产生一个指向右后方的向量。肢体导联中,Ⅰ、aVL导联也可出现类似V5、V6导联的表现,Ⅱ、Ⅲ、aVF导联则可能出现R波增宽、顿挫等情况。这种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完右。
QRS波群时限延长是完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正常QRS波群时限一般在0.06 - 0.10秒之间。当发生完右时,由于右心室除极延迟,QRS波群时限会增宽,通常大于等于0.12秒。这是因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使得电冲动不能正常快速地传导至右心室,右心室需要通过心肌细胞之间的缓慢传导来完成除极过程,从而导致整个心室除极时间延长。QRS波群时限的延长程度可以反映右束支阻滞的严重程度。如果QRS波群时限在0.10 - 0.12秒之间,可能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而当QRS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秒时,则可诊断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准确测量QRS波群时限,对于完右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完右心电图还常伴有ST - T改变。在V1、V2导联,由于右心室除极延迟,复极过程也会发生相应改变。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T波倒置。这是因为右心室除极异常导致心肌电活动的不协调,进而影响了心肌的复极过程。而在V5、V6导联,ST段可轻度抬高,T波直立。这种ST - T改变是继发性的,与QRS波群的异常形态相关。医生在分析完右心电图时,需要仔细观察ST - T改变的情况,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ST - T改变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同时,ST - T改变的动态变化也可以反映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完右时,心电轴一般无明显偏移或轻度右偏。这是因为虽然右心室除极延迟,但左心室的除极过程基本正常,左右心室除极向量的综合结果使得心电轴不会出现明显的左偏或右偏。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有其他心脏疾病或右心室肥厚等,心电轴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右偏。心电轴的测量可以通过肢体导联的QRS波群电压来计算。医生通过观察心电轴的偏移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心脏问题。例如,如果心电轴明显右偏且伴有完右的心电图表现,可能提示右心室肥厚或其他右心系统的病变。
在临床诊断中,完右的心电图表现需要与其他一些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鉴别。例如,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与完右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时限一般小于0.12秒,且形态改变相对较轻。此外,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等也可能出现类似完右的QRS波群形态改变,但这些情况通常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演变规律。室性早搏的QRS波群宽大畸形,且提前出现,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则多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心率较快。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仔细鉴别完右与其他心电图表现,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完右的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异性。通过对QRS波群形态、时限、ST - T改变、电轴偏移情况以及与其他心电图表现的鉴别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完右,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