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对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它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颈椎位于脊柱的最上端,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它支撑着头部的重量,并且为头部的灵活转动提供了基础。颈椎的结构相对较小且灵活,第一颈椎又称为寰椎,它与枕骨相连,使头部能够进行点头动作;第二颈椎称为枢椎,它的齿突与寰椎相关节,让头部可以进行左右转动。由于现代人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颈椎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出现颈椎病等问题,如颈椎疼痛、僵硬,严重时可能压迫神经导致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胸椎共有十二块,与肋骨相连,形成胸廓,对胸腔内的心脏、肺等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胸椎的活动度相对较小,其椎体比颈椎大,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限制了胸椎的屈伸和旋转活动。胸椎的稳定性较好,但也因为与肋骨的连接,一旦发生损伤,可能会影响到胸廓的完整性和呼吸功能。例如,胸椎骨折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进而影响呼吸。
腰椎有五块,是脊柱中承受压力最大的部分。它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并且在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腰椎的椎体较大,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有利于腰椎进行屈伸活动。然而,正因为承受的压力大,腰椎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引起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骶椎由五块骶椎骨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骶椎与髂骨相连,形成骶髂关节,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骶椎对盆腔内的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为下肢的运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础。骶椎的融合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可能会发生骶骨骨折,影响骨盆的稳定性和下肢的运动功能。
尾椎通常由三到五块尾椎骨组成,是脊柱的末端部分。它相对较小,作用主要是附着一些肌肉和韧带。尾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其功能相对有限。但在摔倒等情况下,尾椎容易受到损伤,导致尾椎疼痛,尤其是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尾椎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和损伤。尾椎损伤后,患者在坐下或起身时可能会感到疼痛加剧,影响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