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不少人会发现检查单上显示尿蛋白微量,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150mg。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略高于正常范围,但又未达到临床蛋白尿的诊断标准时,就被称为尿蛋白微量。简单来说,就是尿液里有了比正常情况稍多一点的蛋白质,但还不算严重超标。
生理性原因方面,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暂时性的尿蛋白微量。比如小张是一名运动爱好者,有一次参加了马拉松比赛,赛后尿常规检查就发现尿蛋白微量,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就恢复正常了。病理性原因主要与肾脏疾病有关,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早期等,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虽然尿蛋白微量看似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存在且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持续的损伤。蛋白质持续从尿液中流失,会加重肾脏的负担,逐渐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就像小李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没太在意尿蛋白微量的情况,几年后肾功能明显下降,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了。
如果发现尿蛋白微量,不要过于惊慌。首先要排除生理性因素,比如在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然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如果多次检查都显示尿蛋白微量,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对于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尿蛋白微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即可。而对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是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就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必要时使用一些保护肾脏的药物。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减轻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