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了解其表现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详细介绍肠伤寒的各类表现。

肠伤寒起病大多缓慢,初期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 5 - 7 天内达 39℃ - 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比如,小李患上肠伤寒初期,就感觉浑身没有力气,吃饭也没胃口,以为是普通感冒,并未在意。
极期是病情的高峰期,持续约 10 - 14 天。此阶段高热持续不退,多呈稽留热型。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伤寒面容”。还可能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升高但脉搏不相应增快。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常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另外,部分患者胸、腹、背部会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老张在肠伤寒极期,高热持续了十几天,整个人精神萎靡,反应也变得很迟钝。
缓解期一般在病程第 3 - 4 周。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开始好转。但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因为肠道病变尚未完全恢复,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就像王女士在缓解期,以为病情快好了,饮食上没有注意,结果引发了肠出血。
病程第 5 周进入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 1 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不过,身体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小赵在恢复期,虽然体温正常了,但还是感觉身体比较虚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才完全恢复。
肠伤寒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等。肠出血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严重时可出现暗红色血便。肠穿孔多发生在病程第 3 周,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等。中毒性心肌炎则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状。曾有一位患者,在肠伤寒病程中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检查发现是肠穿孔,经过紧急手术才脱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