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检查是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常用方法,其正常数值对于判断身体状况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各项指标的正常数值。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其正常数值范围是阴性,即检测值在参考值范围内。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则表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例如,李先生在一次体检中,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为乙肝患者。
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它能中和乙肝病毒,保护人体免受感染。正常情况下,体内该抗体应为阳性,且滴度越高越好。一般来说,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 时具有保护作用。比如,张女士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了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在接触乙肝患者时也未被感染。
乙肝 e 抗原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它的存在表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正常数值为阴性。若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病毒复制活跃。像王大爷检查时乙肝 e 抗原阳性,其家人在与其接触时就需要格外注意防护。
乙肝 e 抗体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继乙肝 e 抗原而出现的另一抗体。正常情况下应为阴性,但当乙肝 e 抗原转阴、e 抗体转阳时,提示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例如,赵先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乙肝 e 抗原转阴,e 抗体转阳,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乙肝核心抗体是乙肝核心抗原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保护性抗体。正常数值为阴性。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例如,孙先生在检查中发现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经过进一步检查才明确是既往感染。
通过了解乙肝两对半对照表的正常数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乙肝感染情况。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