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位于人体躯干的下部。从整体位置来看,骨盆处于脊柱的下方,连接着脊柱和下肢。在人体站立时,骨盆大致处于身体的中段偏下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前方是下腹部,后方是臀部,两侧则与髋部相连。骨盆就像一个坚固的“盆地”,承载着身体上半部分的重量,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下肢,保证人体能够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从体表标志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明显的部位来大致确定骨盆的位置。比如,在腹部下方两侧可以摸到较为突出的髂前上棘,这是骨盆髂骨的一部分,是确定骨盆位置的重要体表标志之一。而在臀部上方,能摸到的坚硬的骨性结构也是骨盆的一部分。

骨盆主要由多块骨骼组成,包括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髋骨又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髂骨位于髋骨的上部,形状较大且宽阔,构成了骨盆的侧壁和上部。它的上缘较为突出,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髂嵴,在人体体表可以明显摸到。坐骨位于髋骨的下部后方,是承受人体坐位时主要压力的部位,当我们坐下时,能感觉到臀部下方有一个坚硬的支撑点,那就是坐骨结节。耻骨则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左右耻骨通过耻骨联合相连。骶骨位于脊柱的末端,呈三角形,上接腰椎,下连尾骨。它与两侧的髋骨通过骶髂关节相连,形成了骨盆的后壁。尾骨则是人体退化的骨骼,位于骶骨的下方,对骨盆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些骨骼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坚固的骨盆结构。
骨盆中的关节和韧带对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盆中的主要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骶尾关节。骶髂关节是骶骨与髂骨之间的关节,它是一种微动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小,但非常坚固。这个关节周围有很多强大的韧带加固,以保证在承受身体重量和运动时的稳定性。耻骨联合是两侧耻骨之间的关节,由纤维软骨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度,在女性分娩时,耻骨联合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以利于胎儿的通过。骶尾关节则是骶骨和尾骨之间的关节,活动度也较小。除了关节,骨盆还有许多重要的韧带。比如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它们连接着骶骨和坐骨,对维持骨盆的后部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这些韧带就像绳索一样,将骨盆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保证了骨盆在运动和承受压力时不会轻易发生移位。
骨盆可以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大骨盆又称假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以上,是腹腔的一部分。它主要由髂骨翼和骶岬以上的部分组成,对腹腔内的器官如部分小肠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在男女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小骨盆又称真骨盆,位于骨盆分界线以下,是胎儿娩出的通道,也是骨盆功能的核心区域。它有上、下两口,上口由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小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女性的小骨盆通常比男性更宽、更短,且骨盆出口也相对较大,这与女性的生育功能相适应。了解骨盆的分区对于妇产科、骨科等领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骨盆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和意义。首先,它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承载着上半身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下肢,保证人体能够保持直立的姿势和进行正常的行走、奔跑等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盆起到了稳定身体重心的作用,使身体能够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其次,骨盆对盆腔内的器官起到了保护作用。盆腔内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女性的子宫和附件等。骨盆就像一个坚固的“保护罩”,为这些器官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避免它们受到外界的直接撞击和损伤。对于女性来说,骨盆还是胎儿孕育和分娩的重要通道。在孕期,胎儿在子宫内逐渐发育长大,骨盆需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而在分娩时,胎儿需要通过骨盆的各个平面和径线才能顺利娩出。因此,骨盆的形态和大小对于分娩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此外,骨盆的肌肉附着点众多,这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参与了人体的各种运动和生理活动,如髋关节的运动、腹部的收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