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是眼科检查和治疗中常用的手段,它能使眼睛的睫状肌麻痹,从而更准确地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等情况。下面将详细介绍散瞳的相关操作内容。

在进行散瞳之前,患者需要先前往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是否有眼部疾病等。因为某些情况下散瞳可能会诱发青光眼发作,所以详细的病史了解至关重要。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眼部检查,如测量眼压、检查眼底等,以评估散瞳的安全性。患者自身也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散瞳可能带来的一些不适症状,如视力模糊、畏光等,避免在散瞳过程中产生过度的紧张情绪。此外,患者在散瞳前应尽量避免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影响散瞳药物的效果。
常见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托吡卡胺等。阿托品是一种长效散瞳药物,作用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2 - 3 周瞳孔才能恢复正常。它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验光,因为其散瞳效果强,能更准确地检测出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托吡卡胺则是一种短效散瞳药物,作用时间较短,通常 4 - 6 小时瞳孔就能恢复正常。它适用于一般的眼科检查,如眼底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检查目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散瞳药物。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为了获得更准确的验光结果,可能会选择阿托品;而对于成年人的眼底检查,托吡卡胺则更为常用。
如果使用的是眼药水形式的散瞳药物,患者需要先洗净双手,头部稍后仰,眼睛向上看。然后用手指轻轻拉开下眼睑,形成一个小囊,将眼药水滴入囊内,一般每次 1 - 2 滴。滴完后轻轻闭上眼睛,用手指压迫内眼角处 2 - 3 分钟,以减少药物通过泪道进入鼻腔被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如果使用的是眼膏形式的散瞳药物,患者同样要洗净双手,轻轻拉开下眼睑,将适量的眼膏挤入下眼睑内,然后轻轻闭上眼睛,转动眼球,使眼膏均匀分布。在使用散瞳药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改变使用频率。
散瞳后,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和畏光的症状,这是正常现象。在外出时,患者应佩戴太阳镜或遮阳帽,以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刺激。尽量避免在散瞳后开车或进行精细的工作,因为视力模糊可能会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在散瞳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面红等全身不良反应,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如果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告知医生。此外,散瞳后要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引起眼部感染。
不同的散瞳药物恢复时间不同。如前面提到的,使用阿托品散瞳后,瞳孔恢复正常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患者的视力会受到一定影响,看近处物体可能会比较困难。而使用托吡卡胺散瞳后,瞳孔恢复较快,一般 4 - 6 小时后视力就能基本恢复正常。在瞳孔恢复期间,患者仍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如果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视力异常、眼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同时,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简单的眼部护理,如适当的眼部按摩等,促进眼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