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触诊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对于发现颈部潜在疾病有着关键作用。在进行触诊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环境要安静、温暖且光线充足,这样能让患者放松,也便于医生操作。医生要洗净双手,修剪指甲,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同时要温暖双手,防止因手凉引起患者不适。患者应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头部保持自然正直,充分暴露颈部。医生站在患者的右侧或前方,面对患者,以便全面观察和操作。

颈部淋巴结分布广泛,为了确保全面、系统地检查,需要遵循一定的触诊顺序和分区。通常按照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的顺序进行。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医生用手指轻轻触摸该区域;耳后淋巴结在耳后乳突表面,需仔细感受有无肿大。枕部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沿枕部肌肉边缘触摸。颌下淋巴结在颌下三角内,可用双手同时触诊。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注意触诊时力度要适中。颈前淋巴结分为浅、深两组,浅组沿颈前静脉排列,深组在喉、气管、甲状腺周围。颈后淋巴结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排列,触诊时要注意肌肉的紧张度。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是触诊的重要部位。
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准确判断颈部淋巴结情况的关键。医生一般用示指、中指和环指的指腹进行触诊,动作要轻柔、平稳。将手指并拢,放在需要检查的部位,由浅入深地进行滑动触摸。在触摸过程中,要注意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对于较小的淋巴结,可采用“滚动”的方式,即轻轻将淋巴结在皮下滚动,以感受其形态。同时,要注意双侧对比,比较两侧淋巴结的情况是否对称。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要进一步确定其边界是否清晰,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在触诊过程中,判断淋巴结是否异常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颈部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0.2 - 0.5厘米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活动度好。如果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正常范围,质地变硬,如橡皮样或坚硬如石,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者有明显压痛,都可能提示存在异常。例如,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质地较软,有压痛,活动度较好;而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质地往往较硬,无压痛,活动度差。此外,还要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如果多个淋巴结同时肿大,更需要引起重视。
完成颈部淋巴结触诊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医生要将触诊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淋巴结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压痛等情况,以便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要向患者解释触诊的结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如果发现异常淋巴结,要及时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患者在触诊后要注意保持颈部皮肤清洁,避免用力揉搓颈部。如果出现颈部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