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卡刺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意外情况,很多人在吃鱼等带刺食物时稍不留意就可能发生。当喉咙卡刺后,切不可惊慌,应保持冷静,因为过度紧张可能会使咽喉部肌肉收缩,导致刺扎得更深。首先要做的是停止进食,包括饮水,以免食物或水将刺带入更深的部位,增加取出的难度。

可以通过吞咽口水来初步判断刺的位置。如果只是感觉喉咙有轻微刺痛,吞咽口水时疼痛不明显,可能刺扎得较浅,多在扁桃体表面或舌根部位;若吞咽口水时疼痛明显加剧,甚至有异物感强烈,可能刺的位置较深,比如在会厌谷、梨状窝等部位。可以对着镜子,用手电筒照亮口腔,观察扁桃体及舌根处是否能看到刺。若能看到,且位置较表浅,可尝试自行取出;若看不到,切不可盲目用手指去抠挖,以免损伤咽喉黏膜,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在扁桃体表面或舌根处看到了刺,可以使用干净的镊子或筷子将其轻轻夹出。操作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将刺弄断或使刺扎得更深。若刺较小,也可以尝试用力咳嗽,有时通过气流的冲击,较小的刺可能会被咳出。但如果尝试几次后仍无法取出,就不要再继续自行处理了,应及时就医。此外,民间流传的喝醋、吞饭团等方法是不可取的。喝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软化鱼刺,而且大量喝醋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吞饭团则可能会使刺扎得更深,甚至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
当自行无法取出刺,或者怀疑刺的位置较深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进行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以准确确定刺的位置。如果刺在间接喉镜能观察到的部位,医生会使用专业的器械将其取出。若刺的位置较隐蔽,在间接喉镜下难以发现,可能需要进行电子喉镜检查。电子喉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咽喉部的各个部位,能准确找到刺的位置并将其取出。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卡刺的时间、大致感觉等情况,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处理。
刺取出后,咽喉部可能会有轻微的损伤和不适感。在短时间内,应避免吃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损伤的部位,引起疼痛或出血。可以选择一些温凉、柔软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淡盐水漱口,以预防感染。如果在刺取出后,咽喉部疼痛、异物感等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再次就医,以排除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