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即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这项检查,能了解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判断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要读懂糖耐结果,首先要明确检查过程和不同时间点血糖值的意义。一般来说,糖耐检查需要在空腹状态下抽血,然后饮用含有一定量葡萄糖的溶液,之后在特定时间点再次抽血检测血糖。这些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是判断结果的关键依据。

糖耐检查通常包括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这几个项目。空腹血糖指的是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的血糖值,正常范围一般在3.9 - 6.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是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测量的血糖,正常应低于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也就是饮用葡萄糖溶液2小时后的血糖值,正常应低于7.8mmol/L。了解这些正常范围,是准确判断糖耐结果的基础。只有清楚了正常的标准,才能对比自己的检测结果,看是否处于正常区间。
如果空腹血糖在6.1 - 7.0mmol/L之间,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它意味着人体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调节能力出现了一定问题,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7.8 - 11.1mmol/L之间,而空腹血糖正常,这属于糖耐量减低。此时,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有所下降,但也还不是糖尿病。当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能被诊断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检查结果异常不能直接确诊,通常需要在另一天重复检查来进一步确认。
很多因素会对糖耐结果产生影响。饮食方面,如果在检查前几天大量进食高糖食物,可能会使血糖升高,影响检查结果。运动也有影响,检查前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糖短暂升高,而长期缺乏运动则可能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影响血糖代谢。此外,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可能会升高血糖。疾病状态也不容忽视,像感冒、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糖升高。还有情绪因素,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如果糖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此时,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运动方面,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血糖的变化情况。如果被诊断为糖尿病,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综合措施。并且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确保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