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当出现黄疸时,身体会呈现出一系列相关症状。

这是成人黄疸最明显的症状之一。黄疸发生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过多的胆红素会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导致其颜色变黄。一般来说,巩膜黄染会比皮肤黄染更早出现,且更为明显。起初可能只是轻微的淡黄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变为深黄色甚至橙黄色。皮肤黄染通常从面部、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这种黄染在自然光下更为明显,患者自己也能轻易察觉。而且,皮肤黄染的程度往往与黄疸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黄染越明显。
成人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发生显著变化。正常情况下,尿液颜色呈淡黄色且较为清澈。但当出现黄疸时,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可从浅黄色变为深黄色、浓茶色甚至酱油色。这是因为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多余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尿液颜色的改变通常在黄疸早期就会出现,患者可能会在排尿时发现尿液颜色异常。而且,随着黄疸病情的缓解,尿液颜色也会逐渐恢复正常。所以,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是判断黄疸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粪便颜色的改变也是成人黄疸的一个重要症状。正常粪便因含有粪胆原而呈现黄褐色。当黄疸发生时,若为梗阻性黄疸,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粪胆原生成减少,粪便颜色会变浅,可呈灰白色或陶土色。这种颜色的改变较为明显,患者容易察觉。而在肝细胞性黄疸中,粪便颜色可能会轻度变浅,但一般不会像梗阻性黄疸那样明显。另外,随着黄疸病情的改善,胆汁排泄恢复正常,粪便颜色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黄褐色。因此,观察粪便颜色对于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成人黄疸患者常伴有消化系统的症状。由于胆红素升高影响了肝脏和胆囊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明显减少。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有饱胀感,甚至会出现腹痛,疼痛的部位多在右上腹,可能是隐痛、胀痛或钝痛。此外,胃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的情况。这些消化系统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关注和治疗。
除了上述局部症状外,成人黄疸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患者会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倦,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身体的代谢和能量供应受到影响。还可能伴有发热的症状,体温一般在低热至中度发热之间,在黄疸病情较重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更为严重,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情绪变化。这些全身症状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负担,需要综合治疗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