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拆线是外科手术后一项重要的操作,它标志着伤口愈合到了一定阶段。拆线的时间并非固定,而是要依据手术部位、伤口大小、患者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来确定。一般头、面、颈部在术后4 - 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在术后6 - 7日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手术7 - 9日拆线;四肢手术10 - 12日拆线(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日拆线。医生会在每次换药时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如伤口有无红肿、渗液、裂开等,以此来精准判断是否可以拆线。

在进行拆线操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环境准备,要在清洁、明亮且相对无菌的环境中进行,最好是在医院的换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所需的器械也必须严格消毒,一般常用的有拆线剪、镊子等。同时,要准备好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棉球等,用于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此外,还需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让患者了解拆线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但这种疼痛是短暂且可以忍受的。
操作时,医护人员先用镊子轻轻提起线头的外露部分,使埋在皮肤内的缝线露出少许,然后用拆线剪在露出皮肤的缝线根部剪断。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的皮肤组织。剪断缝线后,用镊子将缝线向剪断的一侧轻轻拉出,注意要沿着缝线的自然走向平稳拉出,防止缝线残留。在整个拆线过程中,要边操作边观察伤口的情况,若发现伤口愈合不良,如存在红肿、渗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拆线后,伤口虽然已经基本愈合,但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首先用碘伏再次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防止感染。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用胶布固定。告知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前,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污染。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若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的进一步愈合。
患者在拆线后要注意多方面的事项。在伤口护理上,短期内不要剧烈运动,避免伤口受到牵拉而裂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换药,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果伤口出现瘙痒,不要用手搔抓,以免引起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另外,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若伤口在一段时间后仍未完全愈合或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