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站立是很多职业人群的常态,如教师、售货员、交警等。然而,这种工作模式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首先就是对下肢的影响。

长时间站立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会受到阻碍。因为重力作用,血液会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导致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在长期高压的作用下,弹性会逐渐下降,变得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就会出现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初期可能只是下肢出现一些细小的青筋,随着病情的发展,青筋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像蚯蚓一样盘踞在腿部。患者还会感到下肢沉重、乏力、酸胀,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后症状会更加明显。严重的静脉曲张还可能引发皮肤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站立时,身体的重量会集中在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长时间的压力负荷会使关节软骨受到过度的磨损。关节软骨是关节表面的一层光滑组织,它能够减少关节之间的摩擦,缓冲压力。当软骨磨损后,关节的摩擦力会增大,关节活动时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而且,长期的关节损伤还可能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关节炎会使关节变得僵硬,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日常生活。此外,站立时姿势不正确还会进一步加重关节的负担,增加关节损伤的风险。
为了维持站立的姿势,下肢的肌肉需要持续收缩。长时间的肌肉收缩会导致肌肉疲劳,进而引发肌肉劳损。肌肉劳损通常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症状会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的力量会逐渐下降,影响下肢的正常运动功能。而且,肌肉劳损还可能导致肌肉痉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筋”。抽筋时,肌肉会突然剧烈收缩,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肌肉劳损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腰椎间盘突出等。
长时间站立会使血液在下肢淤积,回心血量减少。心脏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需要加大做功,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引发心血管疾病。另外,下肢静脉内的血液淤积还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时,就会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长时间站立还会影响血压的稳定,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站立时,腰椎需要承受上半身的重量。长时间的站立会使腰椎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增大。这容易导致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引起腰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腰椎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残疾。此外,长时间站立还会影响腰椎的生理曲度,使腰椎的稳定性下降,进一步加重腰椎疾病的病情。而且,腰椎疾病的治疗过程通常比较漫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