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以其独特疗效闻名,但很多人对其原理感到好奇。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针灸的原理。

经络学说是针灸的核心理论基础。人体经络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经络气血运行正常,人体就健康;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疾病便会产生。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比如,当人体受寒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出现头痛、颈肩僵硬等症状。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能疏通颈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刺激神经系统。当针刺穴位时,会产生酸、麻、胀、重的“得气”感,这种感觉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例如,针刺内关穴可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活动,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临床中,许多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内关穴针刺治疗后,心悸、胸闷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人体自身具备强大的自愈能力。针灸能激发和调动这种能力。当身体受到疾病侵袭时,针灸刺激穴位,可促使身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以感冒为例,针刺合谷、列缺等穴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加速身体恢复。很多人在感冒初期接受针灸治疗后,不用吃药,症状也能很快缓解。
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比如,对于女性月经不调,针刺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能调节女性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改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临床上,不少月经紊乱的女性通过针灸治疗,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针灸还能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针刺穴位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新陈代谢。对于一些跌打损伤患者,针刺损伤部位周围的穴位,能加快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