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看懂血压数据能让我们及时了解身体状况。下面就来详细说说血压该怎么看。

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用收缩压和舒张压来表示,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比如,常见的血压记录 120/80 mmHg,120 就是收缩压,80 就是舒张压。
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应在 90 - 139 mmHg 之间,舒张压在 60 - 89 mmHg 之间。不过,血压会因年龄、性别等因素有所差异。像年轻人血压通常相对稳定,接近正常范围下限;而老年人血压可能会稍高一些。例如,一位 25 岁的健康青年,血压可能在 110/70 mmHg 左右;而一位 70 岁的老人,血压 130/85 mmHg 也可能是正常的。
当收缩压高于 140 mmHg 或舒张压高于 90 mmHg 时,可能存在高血压;收缩压低于 90 mmHg 或舒张压低于 60 mmHg 时,则可能是低血压。有位 45 岁的男性,体检时血压为 150/95 mmHg,这就超出了正常范围,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一位年轻女性,经常头晕,测量血压为 85/55 mmHg,属于低血压情况。
测量血压前要安静休息 5 - 10 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喝咖啡等。测量时应保持正确姿势,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比如,有人在测量血压前刚爬完楼梯就马上测量,结果血压值偏高,休息一会儿后再次测量,数值就恢复正常了。另外,要定期测量血压,做好记录,以便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
不能仅凭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就判断身体状况,需要多次测量并结合自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偶尔一次血压升高,但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但如果多次测量血压都异常,且伴有头痛、心悸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治疗。例如,一位患者连续一周测量血压都不稳定,且经常感到头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患有肾脏疾病,导致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