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急救领域,除颤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它能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挽救患者生命。而除颤的效果与电极板放置的具体部位密切相关。下面就来详细介绍除颤的具体部位。

前侧位是最常用的除颤部位。一块电极板应放置在患者胸骨右缘第 2 - 3 肋间,也就是锁骨下方。另一块电极板则置于左侧腋中线第 5 - 6 肋间,大概是乳头外侧。这个位置能让电流尽可能多地通过心脏,有效终止异常心律。比如在一次急救中,一位突发心室颤动的患者,医护人员迅速采用前侧位放置电极板进行除颤,患者很快恢复了正常心律。
前后位的放置方法是,一块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也就是肩胛骨下方。另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部左前壁心尖处。这种位置适合有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能减少电流对体内设备的影响。曾有一位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发生室颤,采用前后位除颤后成功转复心律,同时也保护了起搏器不受过大电流冲击。
在此种放置方式中,一块电极板放在患者胸骨右缘第 2 - 3 肋间,和前侧位的一块电极板位置相同。另一块电极板放在患者右肩胛下角处。这种位置适用于某些特殊体型或病情的患者,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电流方向,提高除颤成功率。
一块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右肩胛下区,另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部右前壁。这种放置方式相对不那么常用,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患者左侧胸部有外伤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可作为替代方案。
在进行除颤操作时,无论选择哪种部位,都要确保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可使用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等。同时,要避免电极板之间的导电介质相互连接,防止电流短路。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只有准确掌握除颤的具体部位和操作要点,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除颤的最大作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