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间韧带炎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棘间韧带炎的症状。

疼痛是棘间韧带炎最为突出的症状。通常,患者会感到脊柱中间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具有特定的特点。它往往是隐痛或酸痛,程度轻重不一。在病情初期,疼痛可能较为轻微,只是偶尔发作,例如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如久坐或久站,才会感觉到轻微的不适。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剧,变为持续性疼痛。而且,疼痛在活动时会明显加重,尤其是弯腰、扭转等涉及脊柱活动的动作。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由于腹压增加,也会导致脊柱受到震动,从而使疼痛进一步加剧。疼痛的位置相对固定,主要集中在棘间韧带所在的区域,也就是相邻两个棘突之间。
棘间韧带炎患者在病变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用手指按压棘突间的韧带,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这种压痛具有定位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病变的具体位置。压痛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较轻时,压痛相对较轻,患者可能只是在按压时稍有不适;而病情较重时,轻微的按压就会让患者感到难以忍受的疼痛。此外,压痛还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在炎症急性期,压痛会更加明显,而在病情缓解期,压痛会有所减轻。
由于疼痛的影响,棘间韧带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脊柱的活动范围会明显减小,患者在弯腰时会感到困难,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轻松地完成大幅度的弯腰动作。在扭转身体时,也会受到限制,动作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棘间韧带会受到牵拉和刺激,从而引发疼痛,为了避免疼痛,患者会不自觉地减少脊柱的活动。长期的活动受限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例如,腰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会逐渐变得松弛、无力,从而加重脊柱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当棘间韧带发生炎症时,周围的肌肉会出现紧张的情况。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为了减轻韧带的负担,肌肉会不自觉地收缩,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病变部位周围的肌肉变得僵硬,用手触摸时能够感觉到肌肉的紧绷。肌肉紧张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且,长时间的肌肉紧张还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引发其他肌肉相关的问题。例如,颈部的棘间韧带炎可能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进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
晨僵也是棘间韧带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到脊柱僵硬、活动不灵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晨僵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病情较轻的患者,晨僵可能只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而病情较重的患者,晨僵可能会持续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晨僵的出现与夜间睡眠时脊柱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减慢,炎症物质积聚有关。随着身体的活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物质被逐渐吸收,晨僵症状也会随之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