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运输和储存胆汁。那么,肝外胆道包括哪些呢?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左右肝管是肝外胆道的起始部分,它们分别收集左右半肝内的胆汁。左肝管主要引流左半肝的胆汁,右肝管则负责右半肝的胆汁引流。左右肝管相对较细,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例如,当肝脏分泌胆汁后,胆汁首先通过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步汇集到左右肝管,就像小溪汇聚成小河一样。
肝总管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它是连接肝脏和胆囊以及胆总管的重要通道。肝总管向下走行,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肝总管的直径一般在0.4 - 0.6厘米左右。在临床上,如果肝总管出现结石或狭窄等病变,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出,导致患者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
胆囊是一个梨形的囊状器官,位于肝脏的胆囊窝内。它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当人体进食后,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将储存的胆汁排入胆总管,以帮助消化脂肪。比如,我们吃了一顿油腻的大餐后,胆囊就会及时发挥作用。胆囊还可以调节胆道内的压力,防止胆汁逆流。
胆囊管是连接胆囊和胆总管的管道,它的长度和管径因人而异。胆囊管内有螺旋状的黏膜皱襞,这些皱襞可以控制胆汁的进出。当胆囊收缩时,胆汁通过胆囊管流入胆总管;而在胆囊储存胆汁时,胆囊管可以防止胆汁逆流回胆囊。如果胆囊管发生梗阻,会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囊炎等疾病。
胆总管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它向下走行,穿过十二指肠壁,最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胆总管的直径一般在0.6 - 0.8厘米左右。在临床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结石会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不畅,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