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成长过程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状况。当孩子发热时,除了药物治疗,推拿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退热方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实用的小儿退热推拿手法。

开天门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具体操作是,家长用两手大拇指轻轻自孩子两眉中间向前发际交替直推。推的时候要注意力度适中,频率大约每分钟200 - 300次。一般每次操作推200 - 300下。这个手法能够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对于小儿发热伴有头痛、精神欠佳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因为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的区域与人体的诸多经络相连,通过推按此部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激发人体的正气,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在操作时,家长可以先在手指上蘸取一些按摩油或清水,这样既能减少对孩子皮肤的摩擦,又能增强推拿的效果。
推坎宫的位置是从孩子的眉头沿眉弓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时,家长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同样,力度要轻柔均匀,频率每分钟约200 - 300次,每次推100 - 200下。推坎宫具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功效。当小儿发热时,可能会出现眼睛发红、目赤肿痛等症状,推坎宫可以通过刺激眉弓周围的穴位,调节眼部的气血循环,缓解眼部不适。同时,它还能刺激头部的经络,起到散热退热的作用。在给孩子推坎宫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如果孩子有明显的抗拒或不适,应适当调整力度。
肺经位于孩子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清肺经的操作方法是,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无名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推的频率每分钟约200 - 300次,每次推300 - 500下。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与外界相通,小儿发热很多时候与外感邪气犯肺有关。清肺经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通过刺激肺经穴位,能够调节肺部的气血和功能,增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使体内的热邪得以散发。在操作清肺经时,家长要注意手法的连贯性,避免忽快忽慢。而且要保证推按的是无名指的螺纹面,这样才能准确地刺激到肺经穴位。
天河水位于孩子前臂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清天河水的操作是,家长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的频率每分钟约100 - 150次,每次推100 - 300下。清天河水具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作用。此手法主要针对小儿发热以低热为主的情况。因为天河水这条经络与人体的内热调节密切相关,通过推按可以引导体内的热邪从体表散发出去。在推的时候,手指要贴紧孩子的皮肤,沿着直线匀速推动。如果孩子发热较高,还可以在推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力度和次数,但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六腑位于孩子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退六腑的操作是,家长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推的频率每分钟约100 - 150次,每次推100 - 300下。退六腑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小儿高热、烦渴、惊风等实热证。当孩子体内热邪较盛时,通过刺激六腑经络,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降低体温。在操作退六腑时,手法要稍重一些,但也要避免过度用力伤害到孩子的皮肤。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退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