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片的成像原理基于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由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不同,如骨骼吸收多,在胶片上显示为白色高密度影,而肺部等含气组织吸收少,显示为黑色低密度影。它就像把人体某个部位拍了一张“平面照片”,能整体呈现大致形态,但对于一些重叠部位的病变难以清晰显示。CT则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后的X射线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相当于把人体像切面包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示出来,能发现一些X光片难以察觉的微小病变。

一般来说,X光片的辐射剂量相对较低。一次普通的胸部X光片辐射剂量大约在0.02 - 0.1mSv(毫西弗,辐射剂量单位)之间。这是因为它只是进行一次瞬间的曝光成像,对人体的辐射影响较小。而CT检查的辐射剂量要明显高于X光片。以常见的胸部CT为例,其辐射剂量通常在5 - 15mSv左右。这是由于CT需要进行多个层面的扫描,并且扫描过程中X射线持续发射,所以辐射剂量会累积增加。不过,具体的辐射剂量还会因设备类型、扫描部位、扫描参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X光片在临床上常用于初步筛查一些明显的病变,如骨折、肺部炎症等。它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成像速度快,能快速为医生提供大致的诊断方向。例如,对于四肢骨折,通过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的部位和大致形态。CT则适用于更深入的检查,当X光片发现可疑病变但无法明确诊断时,就需要进行CT检查。它在诊断肿瘤、脑血管疾病、复杂骨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CT能够发现肺部的微小结节,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来看,在合理的检查范围内,无论是X光片还是CT检查,其辐射剂量通常都在安全阈值之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危害。但如果短时间内频繁进行这两种检查,尤其是CT检查,可能会增加患癌等疾病的风险。辐射可能会损伤人体细胞的DNA,导致基因突变,长期积累可能引发肿瘤等疾病。不过,这种风险是相对的,而且与个体的敏感性也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偶尔进行一次X光片或CT检查是安全的。
在选择X光片还是CT检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只是进行常规体检或初步排查一些常见疾病,X光片通常是首选,因为它辐射剂量低、成本低。但如果病情较为复杂,需要更详细的诊断信息,CT检查则更为合适。同时,患者也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检查。例如,如果已经通过X光片明确诊断为简单的骨折,就没有必要立即进行CT检查。总之,要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潜在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