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胃酸相关疾病时,抑酸药物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抑酸药物。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胃壁细胞分泌小管上的质子泵(H⁺-K⁺-ATP 酶),不可逆地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从而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抑酸效果。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以奥美拉唑为例,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 H⁺-K⁺-ATP 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其抑酸作用强,起效快,能迅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一般来说,质子泵抑制剂需要在早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H₂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 H₂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这类药物的抑酸作用较质子泵抑制剂弱,但也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常见的 H₂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西咪替丁是第一代 H₂受体拮抗剂,它能竞争性地阻断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 H₂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酸分泌。不过,西咪替丁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乏力、腹泻等,且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性功能。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是第二代和第三代 H₂受体拮抗剂,它们的抑酸作用更强,不良反应相对较少。H₂受体拮抗剂通常在餐后或睡前服用,以达到较好的抑酸效果,常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的胃酸相关疾病。
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后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从而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等。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抗酸药,它能迅速中和胃酸,起效快,但作用时间较短,且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引起腹胀、嗳气等不良反应。氢氧化铝和氧化镁也能中和胃酸,它们的作用相对持久,且氢氧化铝还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抗酸药一般在疼痛发作时或餐后 1 - 2 小时服用,可迅速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胃酸分泌,因此通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虽然胃黏膜保护剂主要作用是保护胃黏膜,但部分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抑酸作用。例如铝碳酸镁,它不仅可以中和胃酸,还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抵御胃酸的侵蚀。铝碳酸镁可以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不适症状。它能快速中和胃酸,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此外,铋剂如枸橼酸铋钾也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它在酸性环境中能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对溃疡的侵袭,促进溃疡愈合,也间接起到了一定的抑酸效果。胃黏膜保护剂一般在餐前半小时或睡前服用。
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抑酸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也具有抑酸作用。例如,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如米索前列醇,它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还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不过,米索前列醇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且孕妇禁用。另外,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的抑酸和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如胃苏颗粒、气滞胃痛颗粒等,它们通过多种中药成分的协同作用,达到缓解胃酸过多症状、调节胃肠气机的目的。这些药物相对副作用较小,但起效可能相对较慢,适用于症状较轻或需要长期调理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