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也可见于成人,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同时伴有意识障碍。惊厥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惊厥的发作形式多样,有的是全身性发作,整个身体都在抽搐;有的则是局限性发作,仅身体的某一部分出现抽搐。发作时间也长短不一,短则数秒,长则可达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惊厥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病因主要包括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惊厥发作。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的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容易诱发惊厥。非感染性病因则包括颅内疾病和颅外疾病。颅内疾病如癫痫、颅脑外伤、颅内肿瘤等,可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颅外疾病如低血糖、低血钙、中毒等,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惊厥发作。此外,遗传因素在惊厥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惊厥发作时,患者的症状表现较为典型。全身性发作时,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四肢强直或阵挛性抽搐。这种发作通常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短,但会让家属十分惊恐。局限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抽搐,如一侧肢体、面部肌肉等,意识可能清楚或仅有短暂的丧失。部分患者在惊厥发作前可能会有一些前驱症状,如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头痛等。惊厥发作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嗜睡,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诊断惊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作的频率、时间、诱因等,以及既往的疾病史、家族史等。体格检查时,会重点检查神经系统的体征,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等。辅助检查方面,常用的有脑电图检查,可检测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癫痫等疾病。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颅内的病变,如肿瘤、外伤等。此外,还可能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查是否存在感染、代谢紊乱等问题。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可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同时,可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以缓解抽搐症状。对于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惊厥,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可选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以控制惊厥发作。病因治疗则是针对引起惊厥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预防惊厥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初期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过高诱发惊厥。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癫痫等疾病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减少惊厥的发作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