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饱和度是衡量人体氧气供应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95% - 100%之间,当数值降至86%时,意味着身体处于缺氧状态,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时,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发现血氧饱和度为86%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剧烈活动,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躺下来休息。因为活动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进一步加重缺氧状况。在休息时,可以尝试调整姿势,比如半卧位,将上半身抬高30 - 45度左右。这种姿势有助于打开气道,使肺部通气更加顺畅,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氧饱和度。同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闷热的空间中停留,以保证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供应。
有效的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让空气充分进入肺部,然后再缓慢地呼气,将腹部收缩,尽量把肺部的气体呼出。每次呼吸的时间可以控制在5 - 7秒左右,重复进行10 - 15次为一组,每天可以进行3 - 4组。此外,还可以进行缩唇呼吸,即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气体的交换。呼吸训练要注意保持节奏均匀,不要过于急促或用力,以免引起头晕等不适症状。
如果家中备有制氧机或氧气瓶,应立即进行吸氧治疗。吸氧是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有效方法。在使用制氧机时,要根据说明书正确操作,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一般来说,对于轻度缺氧的情况,氧流量可以设置在2 - 3升/分钟;如果缺氧症状较为严重,可以适当提高氧流量,但最好不要超过5升/分钟。在吸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如呼吸是否变得平稳、头晕等不适症状是否有所缓解。同时,要确保吸氧设备的清洁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如果没有制氧设备,应尽快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的吸氧治疗。
血氧饱和度降至86%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贫血等。因此,在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的同时,要及时排查病因。可以回顾近期是否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或者是否有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血管方面的表现。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部X光、心电图等)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只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血氧饱和度低的问题。
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要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自身的症状表现。可以每隔15 - 30分钟使用血氧仪再次测量血氧饱和度,记录数值的变化情况。如果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并恢复到正常范围,且症状明显缓解,可以继续在家中休息调养。但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果血氧饱和度仍然没有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再次就医,以便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