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发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阑尾作为人体肠道的一个特殊结构,虽看似不起眼,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炎。了解其发炎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阑尾炎症至关重要。

阑尾管腔阻塞是引发阑尾发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阑尾管腔较为细小,且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这些解剖学特点决定了它容易发生阻塞。当食物残渣、粪石、异物、蛔虫等进入阑尾管腔时,就可能造成阻塞。一旦管腔阻塞,阑尾黏膜分泌的黏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管腔内压力不断升高。这会引起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使阑尾黏膜受损,细菌容易侵入并大量繁殖,进而引发炎症。例如,有些人在进食时狼吞虎咽,未充分咀嚼的食物残渣就有可能进入阑尾管腔,增加了阻塞的风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阑尾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也会导致管腔狭窄,进一步提高了管腔阻塞的可能性。
正常情况下,阑尾腔内就存在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当阑尾黏膜受到损伤或阑尾管腔阻塞后,这些细菌就会迅速繁殖并侵入阑尾壁,引发感染。细菌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蔓延,即阑尾周围组织的炎症直接扩散到阑尾;另一种是血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阑尾。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着凉、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等,阑尾局部的防御功能也会减弱,使得细菌更容易突破防线,引发炎症。比如,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体免疫系统忙于对抗病毒,阑尾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细菌就可能趁机兴风作浪,导致阑尾发炎。此外,肠道内的细菌失衡也可能增加阑尾感染的几率,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害细菌大量繁殖,也可能波及阑尾。
神经反射在阑尾发炎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当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时,如暴饮暴食、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会引起阑尾的肌肉和血管反射性痉挛。阑尾肌肉痉挛会导致阑尾管腔狭窄,影响阑尾的排空,使得黏液和分泌物积聚,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同时,血管痉挛会导致阑尾壁缺血、缺氧,降低阑尾的抵抗力,容易引发炎症。例如,一些学生在面临考试压力时,精神高度紧张,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出现紊乱,进而影响阑尾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了阑尾发炎的风险。而且,长期的不良情绪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使得阑尾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
部分人由于先天因素导致阑尾存在畸形,这也会增加阑尾发炎的可能性。常见的阑尾畸形包括阑尾过长、过短、扭曲、异位等。阑尾过长会增加管腔阻塞的几率,因为过长的管腔使得内容物排出更加困难,容易造成堵塞。阑尾扭曲会影响阑尾的血液循环和排空功能,导致阑尾内的分泌物和细菌积聚,引发炎症。异位阑尾则可能由于位置异常,在发生炎症时诊断和治疗都相对困难,而且更容易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例如,盆腔内的异位阑尾,由于周围有较多的脏器和组织,一旦发炎,容易与其他盆腔疾病混淆,延误治疗时机。此外,先天性阑尾系膜过短会使阑尾活动度受限,影响其正常的蠕动和排空,也会增加发炎的风险。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与阑尾发炎有关。饮食习惯也可能对阑尾健康产生影响,长期高脂肪、高糖、低纤维的饮食容易导致便秘,使得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加了阑尾感染的机会。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如居住环境不卫生,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可能进入阑尾管腔,引发炎症。另外,腹部外伤也可能损伤阑尾,破坏其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使阑尾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例如,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对阑尾造成一定的损伤,虽然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后期可能会逐渐发展为炎症。而且,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影响阑尾的正常功能,增加发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