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发作时皮肤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同时伴有瘙痒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荨麻疹,有多种专用药物可供选择。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几类常见的药物。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它主要通过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荨麻疹的症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疗效显著,但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嗜睡、口干、乏力等。这些药物起效较快,能迅速控制症状,但由于副作用明显,不适合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群,如司机、高空作业者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代表,它们的疗效与第一代相近,但副作用相对较少,嗜睡等不良反应较轻,而且作用时间较长,一般一天服用一次即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适合大多数患者长期服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当荨麻疹症状较为严重,如出现大片风团、伴有剧烈瘙痒,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时,就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迅速控制病情。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可以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口服和静脉注射主要用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的治疗,能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用于局部皮肤的治疗,对于局限性的荨麻疹有较好的效果。然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等问题,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对于一些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当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来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但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可能会影响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等,导致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荨麻疹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荨麻疹的新选择。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它可以特异性地结合IgE,减少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生物制剂的疗效较为显著,尤其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能有效减少风团的数量和大小,减轻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生物制剂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但生物制剂的价格相对昂贵,并且需要皮下注射给药,使用起来不如口服药物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外用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荨麻疹局部的症状,如瘙痒、红肿等。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它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涂抹在皮肤上可以减轻瘙痒感,而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适合各种年龄段的患者使用。氧化锌软膏也有类似的作用,它可以保护皮肤,减少外界刺激,促进皮肤的修复。此外,一些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对于局部炎症明显的荨麻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搔抓,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