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呼吸衰竭是慢阻肺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慢阻肺病情进展,气道阻塞和肺功能损害不断加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的肺泡通气不足,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难以有效排出体外,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在早期,患者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随着病情恶化,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头痛、嗜睡、烦躁、精神错乱等神经精神症状。呼吸衰竭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威胁生命安全,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氧疗、机械通气等。
长期的慢阻肺会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这是因为慢阻肺导致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肺小动脉收缩、痉挛,长期的收缩会导致肺血管重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使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右心室为了克服肺动脉高压,需要不断增加做功,久而久之,右心室就会发生肥厚、扩张,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负担等。
自发性气胸在慢阻肺患者中也较为常见。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壁破坏,形成肺大疱。当肺大疱破裂时,气体进入胸腔,就会导致自发性气胸。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胸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随后伴有胸闷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如果气胸量较大或伴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会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少量气胸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吸氧等,促进气体吸收;而对于大量气胸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以排出胸腔内的气体,促进肺复张。
很多慢阻肺患者会伴有睡眠呼吸障碍。在睡眠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一方面,睡眠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呼吸运动减弱,导致通气量减少;另一方面,患者的气道阻力在睡眠时可能会增加,加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打鼾、呼吸暂停、憋醒等症状,夜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长期的睡眠呼吸障碍会导致患者白天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治疗睡眠呼吸障碍需要改善患者的睡眠环境,纠正不良的睡眠姿势,必要时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慢阻肺患者还容易并发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氧化应激增加以及身体活动量减少等因素,会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肥胖会进一步加重呼吸负担,高血糖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并发代谢综合征的慢阻肺患者,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