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它们在人体中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位置分布也有着特定的规律。了解五脏的位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预防和发现可能出现的疾病。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它就像一个“泵”,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心脏的具体位置在胸骨后第2 - 6肋软骨后方,第5 - 8胸椎前方。其外形近似前后稍扁、倒置的圆锥体。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连接着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 - 2厘米处可触及心尖搏动。由于心脏的重要性,一旦这个区域出现疼痛、憋闷等不适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大部分位于右上腹,隐藏在右侧膈下和肋骨深面。小部分向左上方延伸至左上腹。肝脏的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右侧锁骨中线平第5肋或第5肋间,正中线平胸骨体下端,向左至左锁骨中线附近平第5肋间。肝脏的下界,右侧大致与右肋弓一致,但在腹上区剑突下可达3厘米。儿童的肝脏相对较大,肝下界可低于右肋弓下缘2 - 3厘米。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重要功能,当右上腹出现隐痛、胀痛等异常时,可能提示肝脏出现病变,应引起重视。
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 - 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肋弓下不能触及,若脾脏增大,则可能在肋弓下被摸到。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具有免疫、过滤血液等功能。它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左季肋区受到暴力撞击时,容易导致脾脏破裂,引起严重的内出血,危及生命。同时,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脾脏肿大。
肺脏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肺的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 - 3厘米。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处与第10肋相交。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当肺部出现疾病时,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肺的位置及功能受损有关。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左右各一。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由于受肝脏的影响,位置比左肾略低半个椎体,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肾脏就像人体的“过滤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当腰部两侧出现疼痛、酸胀等不适,或者尿液出现异常时,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