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真菌感染时,口服抗真菌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对深部真菌病以及一些浅表真菌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不同类型的抗真菌口服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真菌口服药。

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氟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它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伊曲康唑则对曲霉菌属、念珠菌属、皮肤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抗菌活性。它有胶囊、口服液等不同剂型,适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如系统性曲霉病、念珠菌病等,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等浅表真菌感染。不过,唑类抗真菌药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等,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
多烯类抗真菌药以两性霉素B为代表。两性霉素B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对多种深部真菌如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等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它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死亡。虽然两性霉素B抗菌活性强,但它的不良反应也较为明显,常见的有寒战、高热、肾毒性等。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现在有脂质体两性霉素B等剂型,它能降低药物在肾组织中的浓度,从而减轻肾毒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多烯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如全身性念珠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卡泊芬净适用于治疗对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以及念珠菌血症等。米卡芬净可用于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念珠菌感染,也可治疗食管念珠菌病。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安全性较好。而且它们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丙烯胺类抗真菌药以特比萘芬为代表。特比萘芬主要通过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角鲨烯在真菌细胞内蓄积,导致真菌死亡。它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迅速,能在皮肤、毛发等组织中达到较高的浓度。常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如体癣、股癣、手足癣等。特比萘芬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等。一般来说,治疗疗程相对较短,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抗真菌口服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它是一种古老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对皮肤癣菌有抗菌作用。通过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常用于治疗头癣等皮肤癣菌感染。但它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不适、肝毒性、过敏反应等,现在使用相对较少。此外,还有氟胞嘧啶,它能进入真菌细胞内,转换为氟尿嘧啶,干扰真菌核酸的合成。常与两性霉素B等联合使用,用于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等深部真菌感染,以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