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气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止咳平喘药能有效缓解这些不适。止咳平喘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和适用情况各有不同。了解这些药物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中枢性止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来发挥止咳作用。可待因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它具有较强的止咳效果,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但可待因有成瘾性,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 7 日,且多痰患者禁用,因为它抑制咳嗽反射,可能导致痰液排出不畅,加重病情。右美沙芬也是常用的中枢性止咳药,它无成瘾性,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强度稍弱,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干咳。
外周性止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的传导来止咳。那可丁是典型的外周性止咳药,它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无成瘾性,适用于刺激性干咳。苯丙哌林除了有外周性止咳作用外,还兼具中枢性止咳作用,其镇咳作用较强,起效快,作用持久,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对刺激性干咳效果尤佳。它对口腔黏膜有麻醉作用,服用时需整片吞服,切勿嚼碎。
祛痰止咳药既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又能减轻咳嗽症状。氨溴索是常用的祛痰止咳药,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氯化铵也是祛痰止咳药,它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溃疡病患者慎用。
平喘药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喘息症状。沙丁胺醇是常用的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它能选择性地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₂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起效迅速,一般吸入后 5 - 15 分钟即可起效,作用维持 4 - 6 小时,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氨茶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还能促进痰液排出。它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喘息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因为其治疗窗较窄,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药在止咳平喘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等。可与梨、冰糖等一起炖煮,制成川贝炖梨,对于缓解咳嗽有较好的效果。苦杏仁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等。但苦杏仁有小毒,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紫苏子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适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等。中药类止咳平喘药多为复方制剂,其作用相对温和,副作用较小,但使用时也需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