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穿刺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手段,对于明确乳腺病变的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乳腺穿刺之前,会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的乳腺疾病史、家族遗传史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接着,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乳腺的情况,如是否有肿块、肿块的大小、位置、质地等。此外,还会安排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像乳腺超声、钼靶摄影等,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为穿刺做好准备。

为了减轻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痛苦,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会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医生会先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防止感染。然后,使用合适的麻醉药物,通过细针将麻醉药注射到穿刺点及周围组织。在注射麻醉药时,医生会缓慢推注,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轻微的刺痛,但这种疼痛通常是可以忍受的。麻醉起效后,穿刺部位会逐渐失去痛觉,为后续的穿刺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穿刺针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常见的穿刺针有细针和粗针两种。细针穿刺通常用于获取细胞样本,操作相对简单,对组织的损伤较小。粗针穿刺则可以获取组织条,对于诊断的准确性更高,但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在穿刺时,医生会在超声或其他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准确地刺入病变部位。在进针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影像设备的显示情况,确保穿刺针准确到达目标位置。到达目标后,会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
抽取到细胞或组织样本后,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细针穿刺获取的细胞样本,会将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然后进行固定和染色等处理,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粗针穿刺获取的组织条,会将其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制成病理切片。处理好的样本会及时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病理医生会对样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最终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乳腺穿刺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穿刺部位会进行加压包扎,患者要保持包扎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在穿刺后的一段时间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对穿刺部位的刺激。同时,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是否有出血、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此外,患者还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复诊,以便了解诊断结果和后续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