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当膻中穴出现疼痛时,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膻中穴为气会之穴,关乎人体气机的运行。一旦此处疼痛,往往意味着气的运行出现了障碍。比如情绪波动过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气在膻中穴的正常流通,引发疼痛。而且人体的气血是相互依存的,气行不畅也可能影响到血的运行,造成气血瘀滞,加重膻中穴疼痛的症状。

心肺位于膻中穴附近,心肺方面的疾病是导致膻中穴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膻中穴部位。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疼痛一般持续3 - 5分钟。另外,心肌炎也可能引起膻中穴疼痛,病毒感染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炎症,患者除了膻中穴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膜炎同样不容忽视,炎症刺激胸膜,会引起胸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会加重,也会让患者感觉膻中穴部位疼痛不适。
胸部的肌肉和骨骼问题也会造成膻中穴疼痛。胸壁肌肉劳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者保持不良姿势,都可能导致胸壁肌肉过度疲劳,引发劳损。患者会感觉膻中穴周围肌肉酸痛,按压时疼痛加剧,活动胸部时疼痛可能会有所加重。肋软骨炎也是引发膻中穴疼痛的原因之一,肋软骨发生炎症,多为非特异性肋软骨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胸肋关节韧带慢性劳损等有关。患者会感到胸前部位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膻中穴,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正常的呼吸和活动。
神经因素也可能是膻中穴疼痛的根源。肋间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问题,肋间神经受到压迫、刺激或感染时,会引发疼痛。疼痛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可累及膻中穴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呈发作性,疼痛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秒,长则数分钟。带状疱疹在发病前期也可能出现类似膻中穴疼痛的症状,在皮疹未出现前,病毒侵犯神经,导致神经痛,患者可能先感到胸部疼痛,误以为是膻中穴本身的问题,随着病情发展,会在胸部出现成簇的水疱。此外,神经官能症也可能引起膻中穴疼痛,患者多有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自觉胸部疼痛,但经过详细检查并无器质性病变。
当出现膻中穴疼痛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如果疼痛较轻且偶尔发作,可以尝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调节气机,缓解疼痛。但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疼痛剧烈,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光、CT等,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心肺疾病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干预;如果是肌肉骨骼问题,可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止痛等方法;对于神经因素导致的疼痛,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营养神经、抗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