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固定支具在脚踝受伤康复、预防损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确使用支具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在使用前,我们需要对支具进行检查。

拿到踝关节固定支具后,首先要检查支具的完整性。查看支具是否有破损、裂缝或变形的情况。尤其是支具的关键部位,如固定带、支撑结构等,这些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支具的固定效果,甚至导致二次伤害。还要检查支具的尺寸是否合适。如果支具过大,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固定,踝关节在支具内仍会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利于恢复;如果支具过小,会对踝关节周围的组织造成过度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肿胀、疼痛加剧。此外,要确认支具的配件是否齐全,如魔术贴是否能正常粘贴,卡扣是否牢固等。只有确保支具完好无损且尺寸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佩戴。
在佩戴踝关节固定支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清洁脚踝部位,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可以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脚踝,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这样可以防止污垢、汗水等积聚在支具与皮肤之间,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接着,选择合适的袜子。建议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质袜子,厚度要适中。过厚的袜子会使支具与脚踝之间的空隙增大,影响固定效果;过薄的袜子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缓冲,导致支具对皮肤的摩擦增大。同时,要将袜子平整地穿在脚上,避免有褶皱,以免在佩戴支具时产生局部压力不均的情况。此外,在佩戴支具前,可以适当活动一下脚踝,放松肌肉,这样能让佩戴过程更加舒适。
开始佩戴时,先将支具打开,平放在合适的位置。将受伤的脚轻轻放入支具中,确保脚踝处于支具的正确位置,一般来说,脚踝应位于支具的中央,且支具的支撑部位要与脚踝的关节对应。然后,按照从下往上或从内往外的顺序依次固定支具的固定带。固定带的松紧度要适中,以能够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如果固定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脚踝肿胀、麻木;如果过松,支具无法起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支具的平整,避免出现扭曲或折叠的情况。同时,要不断调整脚踝的位置,确保支具能够均匀地包裹住脚踝,提供稳定的支撑。
佩戴踝关节固定支具后,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给脚踝足够的休息时间。长时间的负重会增加脚踝的压力,不利于恢复。在休息时,可以将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其次,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虽然支具能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在受伤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剧烈运动,仍可能导致二次损伤。此外,要保持支具的清洁。定期用湿布擦拭支具表面,去除污垢和汗水。如果支具可以拆卸清洗,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清洗和晾干。在清洗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损坏支具的结构和配件。
当需要取下踝关节固定支具时,要按照与佩戴相反的顺序,先松开固定带,然后轻轻将脚从支具中取出。取下支具后,要检查脚踝的皮肤状况,查看是否有红肿、压痕或其他异常情况。如果发现皮肤有不适,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支具的松紧度或咨询医生。在保存支具时,要将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可以将支具折叠好,放入专门的收纳袋中,这样既能保护支具,又便于存放和携带。同时,要定期检查支具的状况,如发现有损坏或老化的迹象,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