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超声检查领域,低回声是一个常见的术语。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不同,从而在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回声表现。低回声指的是在超声图像中,该区域的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这就好比在一幅黑白图像中,某些区域颜色比周围更暗,这些较暗的区域在超声图像里可能就代表着低回声。低回声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该区域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可能蕴含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低回声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从组织结构方面来看,当组织内细胞成分增多、排列紊乱,或者存在液体成分时,就容易出现低回声。例如,在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异常增生使得细胞密度增加,细胞间的结构也变得复杂,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这些不规则的结构,反射回来的回声就会减弱,从而在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此外,炎症也可能导致低回声。炎症发生时,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会影响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使得炎症区域呈现低回声。还有一些先天性的组织发育异常,也可能在超声图像上显示为低回声。
低回声在不同器官中的表现各有特点。在肝脏中,低回声可能提示肝囊肿、肝血管瘤或者肝癌等病变。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内部充满液体,在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而肝癌则通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并且可能伴有周边的声晕等特征。在甲状腺中,低回声结节较为常见。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如结节性甲状腺肿,低回声一般边界清晰,内部回声相对均匀。而甲状腺癌的低回声结节则边界不清,形态可能呈纵横比大于 1 的表现,内部血流信号也较为丰富。在乳腺中,低回声团块可能是乳腺纤维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也可能是乳腺癌,乳腺癌的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可衰减。
低回声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仅凭低回声就确诊疾病。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后,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肝脏的低回声结节,医生会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还可能会建议进行 CT、MRI 等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对于甲状腺的低回声结节,可能会进行细针穿刺活检,通过获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来确定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在乳腺低回声团块的诊断中,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也常被用于辅助诊断。只有综合各种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当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后,患者不必过于惊慌。首先,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低回声的具体情况,包括其大小、位置、边界等特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如果低回声被高度怀疑为良性病变,且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观察低回声区域的变化。例如,一些较小的肝囊肿、甲状腺良性结节等,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其大小、形态等是否有改变。如果低回声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会根据疾病的类型、分期等因素来确定。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