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肿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辨别其肿胀的原因。膝盖肿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运动损伤是常见原因之一,比如在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中,膝盖受到扭伤、拉伤,导致局部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起肿胀。此外,关节炎也是导致膝盖肿胀的重要因素,像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引发炎症,产生积液,造成膝盖肿胀;类风湿关节炎则是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发炎,分泌过多液体,使膝盖出现肿胀症状。还有可能是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膝盖关节,引发感染性炎症,同样会造成膝盖肿胀。准确辨别原因,才能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正确方向。

当发现膝盖肿了,在明确原因之前,可以先采取一些紧急处理措施。首先是休息,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避免膝盖进一步受力和损伤。让膝盖得到充分的放松,减少关节的摩擦和压力。然后进行冰敷,用冰袋或者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肿胀的膝盖上,每次冰敷15 - 20分钟,每隔2 - 3小时冰敷一次。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膝盖进行适当的加压包扎,注意包扎力度要适中,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要过松起不到加压作用。加压包扎可以限制肿胀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将肿胀的膝盖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根据膝盖肿胀的不同原因,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运动损伤引起的肿胀和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常用的选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起到抗炎、止痛和消肿的作用。对于关节炎引起的膝盖肿胀,如果是骨关节炎,可以使用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等,它能够促进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如果是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需要使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膝盖肿胀,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具体的抗生素种类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来确定。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物理治疗对于缓解膝盖肿胀也有很好的效果。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在受伤48小时之后,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膝盖上,每次热敷20 - 30分钟,每天热敷3 - 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减轻肿胀。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方法。可以轻轻按摩膝盖周围的肌肉,促进肌肉的放松和血液循环。还可以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缓解膝盖肿胀,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不过,物理治疗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虽然大部分膝盖肿胀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如果膝盖肿胀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影响到正常的行走和活动,可能意味着损伤比较严重,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膝盖肿胀持续不消退,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处理后,肿胀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这可能提示存在更复杂的问题,如关节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外,如果膝盖肿胀伴有发热、发红等症状,可能是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总之,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不要拖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