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可能预示着多种健康问题的症状,指尿液中出现血液,可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血尿或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镜下血尿。了解尿血的原因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导致尿血的常见原因。

泌尿系统疾病是引起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它会使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中。患者除了尿血,还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炎症,炎症刺激会损伤尿路黏膜,造成出血。膀胱炎也较为常见,细菌感染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会出现黏膜破损出血,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路结石在泌尿系统中移动时,会划破尿路黏膜,引起出血。结石可能存在于肾脏、输尿管或膀胱等部位,患者会感到剧烈的腰腹部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和会阴部放射。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尿血。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导致身体各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患者可能还会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大量增生,抑制了正常的造血细胞,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进而出现尿血。此外,白血病患者还会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当累及肾脏时,会导致狼疮性肾炎,引起尿血。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尿血。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在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尿血。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其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但如果使用不当,剂量过大,会导致凝血功能过度抑制,容易引起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尤其是对肾脏和泌尿系统的细胞。使用化疗药物后,患者可能出现尿血、蛋白尿等症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泌尿系统受到外伤是尿血的一个重要原因。腰部或下腹部受到剧烈撞击,可能会损伤肾脏,导致肾实质出血。例如,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运动中受到暴力冲击时,肾脏可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伤。患者会感到受伤部位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尿血。尿道损伤也较为常见,如骑跨伤、骨盆骨折等都可能导致尿道损伤。尿道损伤后,患者会出现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此外,医源性损伤,如在进行膀胱镜检查、导尿等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损伤泌尿系统,导致尿血。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尿血。剧烈运动后,部分人会出现运动性血尿。这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肾脏受到震动,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脏缺氧,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进入尿液中。这种血尿一般在休息后会逐渐消失。另外,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也可能使尿液颜色变红,如红心火龙果,其中的天然色素可能会使尿液呈现类似血尿的颜色,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尿血。在判断尿血原因时,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情况,进行鉴别诊断。